傅家花生,辽宁省
昌图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傅家花生粒大、皮薄、果白,且网纹清晰、质地饱满,入口香、脆、甜,而且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谷氨酸含量高,不含黄曲霉毒素B1等品质特点。
营养价值
傅家花生仁中脂肪的含量45—55%,出油率在42%以上,花生油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约80%左右(其中:油酸53—72%,亚油酸13—26%),极易被人体吸收。亚油酸对降低人体血浆胆固醇含量、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婴幼儿亚油酸缺乏症、老年性白内障等疾病均有显著功效。花生蛋白质含量为22—36%,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较丰富含量的谷氨酸与天门冬氨酸具有促进人脑细胞发育和增强记忆力所以是健脑食品。花生仁中还富含维生素E,具抗不育和抗衰老等作用。花生还含有多酚类物质——
白藜芦醇、植物固醇——
β-谷固醇。白藜芦醇是肿瘤疾病的化学预防剂;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β-谷固醇具有防止心脏病及癌症的功效。
产地环境
辽宁省
铁岭市位于北纬42—44°,处于国际学术界称之为花生生产的“黄金带”(北纬40—45°东起中国东北西至新疆北部的狭长地带)之上,属典型的北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干冷同期、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优质花生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全年≥10℃的活动积温为3200℃以上,年平均地温8.5℃,作物生育期日照1600小时,终霜5月6日左右、初霜期10月2日,无霜期147—155天,年平均降雨量为610毫米,非常适宜优质花生生产。
历史渊源
傅家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据地方志记载,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傅家屯傅姓农家将落花生由山东济南带至傅家,并在沙土地上种植。
清朝末年,以傅家、古榆、长发一带为中心,就有一些居民零星种植花生,但由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东北地区始终处于战乱之中,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傅家花生甚至处于倒退状态,花生生产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解放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30多年的时间里,傅家花生也仅限于农民在自家房前屋后小面积种植,其用途多为自食自用或走亲访友时赠送。
20世纪80年代,受计划经济指令性生产计划的影响,辽北农村大田播种仍以大苞米为主,但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开始在自家的自留地、承包田和开荒地里小规模地种植花生,尽管当时花生年种植面积不足2万亩,但农民直接拿它到集市零售换钱,迈出了傅家花生生产从小农经济到商品经济的第一步。
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地农民葛金月从外地引进了第一套花生筛选设备,从粗加工起步捞到了花生产业的第一桶金。
1998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农产品市场的放开,傅家花生生产开始向产业化、标准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傅家花生平均亩产已经达到了300千克。傅家镇成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花生集散地之一。
生产情况
21世纪初,傅家镇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的75%。年产量保持在2500万千克以上,年交易量在1.5亿千克以上,所产花生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东欧等国。
产品荣誉
2008年08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傅家花生”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傅家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辽宁省昌图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傅家花生”地域保护范围的函》(昌政函〔2007〕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辽宁省昌图县傅家镇远大村、大地村、友好村、白家窝堡村、五丰村、友爱村、张家窝堡村、长山村、唐家围子村、傅家村、太民村、邱家屯村,傅家林场宝龙分场、山河分场、种子林分场、朱家村、老曲家店村、郭家平房村,以及三江口镇刘塘房村、海丰村,古榆树镇劳动村、榆树村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白沙、昌花一号、鲁花十二珍珠豆型品种及四粒红。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沙壤土、棕壤土,土壤pH值为6.5至7.5,土壤有机质含量≥1.1%。
(三)栽培管理
1.播种期:裸地栽培5月1日至5月8日播种,覆膜栽培4月25日至5月1日播种。播种量为每公顷210至225千克,每公顷穴数120000至135000穴。
2.施肥管理:每公顷每年需施有机肥≥30吨。
3.环境、安全要求:收获前1个月内禁止使用各种农药。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及贮藏
霜前收获、自然晾晒至含水量降到9%以下。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2.理化指标: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符合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傅家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辽宁省昌图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