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秋涛(1907年8月3日—1981年8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
上将。
湖南省平江县人。1925年参加雇农工会,1927年参加平江农民扑城暴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赤卫团政委、平江县工会委员长、湘鄂赣省总工会委员长、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副书记兼第三作战区政委、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湘鄂赣省军区政委、湘鄂赣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主席、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皖南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7师副师长、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鲁南军区政委、中共鲁中南区委第一副书记、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华东支前委员会主任兼华东支前司令部司令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山东军区第一副政委等职,参加平江农民扑城暴动,参加配合红军攻打长沙的战斗,参与领导湘鄂赣苏区反“围剿”,参与领导同国民党当局谈判,参与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参加皖南秋季反“扫荡”,组织动员大量人力、物力支援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7年8月3日,傅秋涛生于湖南平江程家园一个贫农家庭。七岁时即学做农活,十岁后到地主家干活。
大革命时期
1925年,傅秋涛在三眼桥参加雇农工会,曾任工会委员长。
1927年,傅秋涛在平江嘉义做工,曾参加平江农民扑城暴动。
土地革命时期
1929年3月,傅秋涛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傅秋涛任嘉义赤卫团政治委员,曾率领2000余名赤卫队员参加配合红军攻打长沙的战斗。后任平江县工会委员长、湘鄂赣省总工会委员长。
1933年起,傅秋涛任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副书记兼第三作战区政治委员,参与领导湘鄂赣苏区反“围剿”。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傅秋涛任浏阳、宜春、万载工作团书记,中共湘鄂赣省委代理书记、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在与上级失去联系、部队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傅秋涛领导湘鄂赣边区军民坚持斗争,重建红16师。
1935年,傅秋涛领导红16师积极开展攻势作战,连续取得胜利,使部队由1000余人扩充到5000余人。但同年夏,面对国民党军重兵“清剿”,部队未及时转入游击战争,结果在几次突围中被打散,遭受严重损失。此后,傅秋涛率领几百人的队伍,在极端险恶和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靠吃野菜、住山洞度日。
1936年3月,傅秋涛在平江黄金洞召开省委扩大会议,决定部队分散活动,转入游击战争,成立独立营并发展游击队,用盘旋式兜圈子的战术对付敌“清剿”,保存了革命力量。
1937年5月,傅秋涛任湘鄂赣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傅秋涛参与领导同国民党当局谈判,并组织各区红军和游击队集中到嘉义,改编为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
1938年1月,傅秋涛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兼第1团团长、新四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率部由平江开赴安徽岩寺整训。6月,率部挺进到高淳、当涂、溧水交界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参与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
1939年11月,傅秋涛指挥所部配合新四军第3支队取得繁昌反“扫荡”的胜利。
1940年4月,傅秋涛参加皖南春季反“扫荡”,在父子岭战斗中击退日军进攻。10月,参加皖南秋季反“扫荡”,攻占被日军占领的泾县县城。
1941年1月初,傅秋涛任新四军皖南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奉命向北转移。在随即发生的皖南事变中,指挥部队浴血奋战,并果断决定分散突出重围。
1942年2月,傅秋涛任新四军第7师副师长。
1943年11月,傅秋涛到延安,入
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4月,傅秋涛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傅秋涛任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鲁南军区政治委员,领导军区部队配合主力作战,发动群众支援前线。
1947年,主力部队撤离鲁南后,奉命组成前方指挥部,领导当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采取“下跳棋”战术,同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周旋于鲁南山区。
1948年,傅秋涛任中共鲁中南区委第一副书记、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华东支前委员会主任兼华东支前司令部司令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山东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曾组织动员大量人力、物力支援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并圆满完成向刚解放的大城市运输急需物资的任务。
建国之后
新中国成立后,傅秋涛曾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代理书记兼山东军区政治委员。
1950年8月,傅秋涛调任中央复员委员会(后改称中央转业建设委员会)秘书长,参与领导数百万复员军人的安置工作。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人民武装部部长。
1955年起,傅秋涛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队列部部长、动员部部长,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副主任,为实行义务兵役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1975年,傅秋涛任总参谋部顾问。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81年8月25日,傅秋涛病逝于北京,终年74岁。
主要成就
傅秋涛是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同其他领导者一起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反围剿斗争,在主力红军北上抗日、环境极为艰险、斗争十分残酷的条件下,进行了三年游击战争,坚持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保存了一支坚强的武装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傅秋涛率领湘鄂赣根据地的武装力量,编入新四军,为抗击侵华日军,打击国民党顽固派,壮大新四军,发展抗日根据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
皖南事变中,傅秋涛与右倾路线作了坚决斗争,率部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组织部队分散突出重围,保存了骨干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傅秋涛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特别是为支援淮海、渡江等战役,动员了几十万民兵和民工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保证了前方的胜利,在消灭蒋家王朝的伟大斗争中,立下了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秋涛为动员广大民兵补充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全国民兵的建设,为实行义务兵役制度,为办理几百万志愿兵复员转业,作出了光辉贡献。
主要作品
文章
《义务兵役制度的优越性》(《人民日报》,1955.03.09第3版)
《在实行全民皆兵中复员转业军人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人民日报》,1958.10.15第6版)
《大办民兵师》(《人民日报》,1958.10.30第6版)
发言
《抓住关键发展生产 必须认真对付帝国主义——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傅秋涛代表谈全民皆兵》(《人民日报》,1959.05.01 第10版)
《高举毛泽东军事思想红旗,积极加强民兵建设——傅秋涛代表的发言》( 《人民日报》,1960.04.07 第10版)
《在全国烈属、军属、残废军人、复员军人积极分子大会上——傅秋涛作关于复员转业工作的报告》(《人民日报》,1956.11.13 第5版)
《傅秋涛谈复员军人情况》(《人民日报》,1957.04.05 第1版)
书籍
《实行义务兵役制,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民出版社,1956.03)
《高举红旗,坚持斗争》(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
主编
《中国民兵》(人民出版社,1983.04)
所获荣誉
1955年,傅秋涛被授予
上将军衔,获一级
八一勋章、一级
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
解放勋章。
亲属成员
原配:曾湘娥,湘鄂赣省妇女部长,1935年7月16日牺牲。
人物评价
新华社:傅秋涛是中国人民军队久经考验的优秀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傅秋涛领导湘鄂赣边区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经过独立坚持的三年艰苦游击战争,取得了很大成果,来之不易。
人物纪念
追悼会
1981年9月9日,傅秋涛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文章
《智勇双全的开国上将傅秋涛》(《
党史博采》,2009年06期);
《大智大勇敢担当——傅秋涛》(《
新华日报》,2015年7月26日第2版);
《傅秋涛:经营湘鄂赣、名扬苏皖边》(《
党史纵览》,2013年08期)。
图书
《上将——傅秋涛》(《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1卷,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01月);
《傅秋涛上将经营湘鄂赣名扬苏皖边》(《共和国三枚一级勋章将帅军功榜》第八章第6节,
长城出版社,2015年03月)。
纪录片
《开国上将之傅秋涛(中国将帅101)》(
人民电视,2007年12月10日);
《中国将帅》傅秋涛(
央视网,2011年06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