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语分为大泰方言(中国云南西部、缅甸中北部、印度东北部、泰国夜丰颂)、兰纳方言(中国云南南部、缅甸掸邦东北部、泰国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暹罗方言(泰国中南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三大方言。其中,大泰方言(德宏州、保山市、临沧市、玉溪市、普洱市大部)、兰纳方言(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普洱市东南部)是中国境内最主要的两种方言。
各地傣语方言对应不同的傣文字体,所有傣文字体均源于
婆罗米文。傣文有暹罗泰文(泰国文)、澜沧泰文(老挝文)、兰纳泰文(傣泐文)、越南泰文(傣端文)、南方大泰文(傣绷文)、北方大泰文(傣哪文)、阿萨姆泰文(古阿萨姆文)7种字体;中国傣族分别使用兰纳泰文(傣泐文)、越南泰文(傣端文)、南方大泰文(傣绷文)、北方大泰文(傣哪文)4种字体。公元20世纪5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其境内傣族创制了“西双版纳傣文”和“德宏傣文”,“西双版纳傣文”参考兰纳泰文(傣泐文)创制、“德宏傣文”参考北方大泰文(傣哪文)创制。
傣文书法以傣文字体为表观内容,最初用火炭笔、白泥巴笔,后来用铁锥笔、蕨笔、钢笔、毛笔为表现工具的线条造型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一幅出色的傣文书法作品,能使观赏者像欣赏壁画、雕塑、乐声、舞蹈一样,联想起美好的生活,得到各种美的享受。
公元15世纪,傣族文化界兴起了一股书法热,涌现出许多有名的傣文书法家,很多傣族叙事长诗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傣族知识分子在长期书法实践中,创造出“牵、卷、弯、漂”等艺术手法,出现了“多温暖斐”、“多勤搭毖”、“多法顸”、“多洛谷”、“多麻环折”、“多南帘夺”等6种书法字体,傣语称为“南赞贺折”(意为“六种技法”或“六大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