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集层评价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研究内容
储集层评价是指综合运用地质、钻井、测井和实验分析的资料,对储层所处的成岩阶段、原生和次生矿物、各种孔(裂)隙的测定、分类、孔隙结构及它们对油气渗流的影响等进行全面研究和评价。按照有关规范对孔隙度渗透率进行了分级,进而评价储集层级别。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任务
储集层研究的任务,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详细深入地解剖认识该储集层的地质开发特征;二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套储集层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类,划分出该套储集层好、中、差和非储集层等类别并给出分类指标界限。这后一个目的,就是通常所说的储集层综合评价。储集层综合评价是储集层研究的结果和研究成果的汇总,它是进行油藏评价的基础,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目的
在对储集层的地质开发特征进行系统的认识研究以后,就应该对储集层进行综合评价。在油田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由于勘探开发的基本任务不同,因而储集层评价的目的任务也有一定不同。但归纳储集层综合评价的基本任务,有以下两个方面:
(1)划定研究地区储集层与非储集层的具体指标界限。
(2)对研究工区储集层按储集性能的优劣划分出好储集层(I类储集层)、中等储集层(II类储集层)、差储集层(III类储集层)、非储集层(IV类)等基本类型,并给出评价分类的参数指标界限标准。
在对研究工区储集层做出上述评价分类以后,就可以在此后的勘探和开发工作中进行针对性部署,提高勘探工作的合理性、成功率,科学划分开发层系,合理进行井网部署。
评价参数
影响储集层储渗能力的因素很多,如有效厚度、渗透率、孔隙度、砂体延伸长度、孔隙结构参数、层内非均质程度等。一项参数只从一个方面表征储集层的特征,全面评价一个储集层,必须采用多项参数,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由于储集层大类和亚类都很多,即使是同一亚类的储集层,也会因其形成环境的细微变化和不同的成岩后生演化而有较大差异。因此,进行储集层综合评价所选用的参数,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油田是有差别的。在油田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由于承担的任务不同,所拥有的地质资料的种类和多少也不同,因而评价参数的选择范围和参数的重要程度也有不同。
各地区各油田在各勘探开发阶段应该选用那些评价参数,需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优选(一般采用多元逐步回归、R型主因子分析、非线性单相关回归分析等),确定出适合该地区该油田的储集层评价参数。
一般来说,多数油田进行储集层综合评价都要选择以下一些参数:
①油层厚度:如沉积厚度、砂泥岩厚度、砂泥岩比例、有效厚度等;
②油层物性:如有效孔隙度、绝对孔隙度有效渗透率、粒度中值、分选系数、泥质含量等;
③孔隙结构:如孔隙类型及分布状况、平均孔隙直径、孔喉比、最大连通喉道半径、最小非饱和体积、孔喉分选系数等;
④沉积相带:所属亚相、微相及特征;
⑤油层分布状况:如含油面积、油砂体个数、油层连通情况、砂层钻遇率等;
⑥地质储量分布:各砂层储量大小及其占总储量的百分数。
下表显示河南双河油田储集层评价与分类的指标界限。
参数选择
国内多利用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开展储集层评价,该方法在中、高渗透性储集层评价中作用明显,在低渗透性储集层评价中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
岩石的渗透率只能说明流体在其中的流动能力,对于储集层而言,它仅仅反映了油气被采出的难易程度,并不反映岩石内流体的含量。在油田开发中,那些不能流动的流体(油气),在目前工艺条件下还无法将其采出,只有可以流动的流体才是有工业价值的。低渗透储集层中的层内流体流动十分缓慢,短时间内可近似看作储集层渗透性接近于零,此时储集层好坏主要看流出流体总量(可动流体),单位时间通过的流体量成为次要因素。流动孔隙度指在一定压差作用下,饱和于岩石孔隙中的流体流动时,与可动流体体积相当的那部分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的比值(通常流动孔隙度是有效孔隙体积减去微毛细管孔隙体积后,与岩石外表体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中高渗透率油气层微毛细管孔隙是指孔径小于0.2μm的孔隙,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油气层微毛细管孔隙是指孔径小于0.144μm的孔隙)。可动流体孔隙度与有效孔隙度的比值为可动流体百分数,简称可动流体。
渗透率与可动流体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即渗透率大时可动流体不一定大。可动流体与渗透率参数的平均值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右图1)。由图1可知,可动流体与渗透率的相关系数r2为0.0788,即在低渗透储集层中可动流体与渗透率没有必然联系。
图 2 、图 3 分别为渗透率与初产液量、可动流体与初产液量相关性分析。由图 2 可知,渗透率与初产液量绝对相关系数 r2为 0.3775 ,由图 3 可知,可动流体与初产液量绝对相关系数 r2为 0.6027 。显然可动流体与初产液量相关性远远高于渗透率与初产液量的相关性。即低渗透油气田中,用可动流体评价储集层远远优于用渗透率评价储集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3:31
目录
概述
任务
目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