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舞亦称“傩愿舞”,是
汉族最古老的一种表演艺术。据调查,傩舞传入惠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傩舞》一般是老百姓在迎神还愿时,请专门民间艺人班子来家中表演,用以驱邪祈福,祭祀先祖,同时娱乐乡村。
傩舞流传在惠水县断杉、羡塘、抵季、董照、甲戎、雅水、抵麻、王佑等乡镇。表演傩舞从起傩到收傩,历时三天,演出傩舞七八个,傩戏二十四则。围观者成百上千,热闹非常。表演傩舞一般要戴上木雕面具,包上60公分长的黄头巾,身着古装,扮神、扮兽扮戏中人物。表演前,主家要装饰傩堂,用竹篾纸张扎糊成拱门彩桥,供奉傩公傩婆。表演的场地分别在傩堂内和庭院上。
在傩堂里表演的舞蹈有穿插说唱的《礼请》、《申文》、《架桥》,以及《请神》、《捆鬼罡》、《砍路》、《跳门坎》、《送神》等;在庭院里表演的舞蹈有《爬刀山》、《板凳舞》等。《爬刀山》十分惊险奇特,是用木杆搭成一个高三丈六尺(12米)的木架,上边依次捆着36把刀刃朝上的锋利钢刀。表演者先在木架下赤脚狂舞一个时辰,然后脚踩刀刃,手握刀身爬到架顶,并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令人称奇。
傩舞有的舞姿狂放,动作勇猛,大开大合;有的动作细腻,感情炽热,滑稽可笑。傩舞表现的内容多是歌颂劳动的。如劈山开路的“砍路”,勤劳智慧的“铁匠”,为人送信的“报福”,为人类耕耘的“牯牛”,建房造屋的鲁班,教人养蚕的“梅香小姐”等。傩舞的面具夸张凶猛,显示了一种狰狞美。
源于古代的巫院,土家族称为“梯玛”,又呼土老师;舞者戴假面(木质脸壳),手执司刀,边舞边唱,多为了驱疫捉鬼之词,后由一个人独唱的舞发展为多人演出的傩愿戏,在农闲和春节前后是农民自娱自乐的主要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