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舞(南丰跳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傩舞(南丰跳傩),流传于江西省南丰县的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南丰傩舞历史悠久,几经演变。南丰古属扬州,商周已有先民开发,春秋战国时先为吴、赵、楚之属地,兼受吴赵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南丰县志》曰“吾乡信鬼而好坐”,“南方淫祀,自古已然”这样的环境为南丰跳傩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据南丰县紫霄镇余氏重修族谱中的《金砂余氏傩神辨记》称:汉代吴芮将军,驻兵军山时,对丰人语曰:“此地不数十年,必有刀兵,盖由军峰耸峙,煞气所钟,凡尔乡民一带介在山陬,必须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由此可知,当时“傩”是为靖妖驱疫而“舞”的仪式。
唐宋时期,南丰傩舞受宫廷傩礼的影响,有了较快发展。傩仪中出现了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灶神等新角色,娱乐成分渐增。明清时期,南丰民间傩舞十分活跃,突破“索室驱疫”的傩仪范畴,将戏剧表演、武术动作融合于其中,并从神话故事、传奇小说、民间传说中汲取内容创作新节目,形成娱人娱神的民间舞蹈。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跳傩在民间依旧传承,延续着其草根文化的命脉。
舞蹈特色
分类
从南丰傩舞的品种上分,既有传统的大傩舞,也有衍生的竹马、和合、八仙等杂傩舞,还有傩戏《孟姜女》和傩舞与狮舞结合的《打大狮》。从傩舞的仪式上看,大致分为起傩下殿、演傩跳傩、驱傩解傩、搜傩搜除、圆傩上殿四段仪式,每段仪式有规定的礼仪和套数,傩乐、傩服、傩具、傩歌丰富多彩,神词、赞诗、符咒内容丰富。从傩舞的内容上看,大多取材神话传说及历史典故,既有驱鬼逐疫的《开山》等节目,也有演义传奇人物的《关公祭刀》等,还有农耕文化情结的《獭捉鲤鱼精》等。从表演特点来看,还有文傩与武傩之分,单人舞、双人舞和多人舞之分。
南丰傩仪
南丰傩仪结构复杂,由跳傩仪式、杂傩仪式等构成。跳傩仪式由起傩、跳傩、驱傩等基本程序构成;杂傩仪式有“跳竹马”“跳和合”及“跳八仙”仪式三种。南丰傩仪中的舞蹈形态众多,现保留82个,其中包括《开山》《钟馗》《财神》《哪咤》等单人舞,《跳判》《傩公傩婆》《对刀》等多人舞,《演罗汉》《观音坐莲》《普贤骑象》等技巧舞以及《西游记》等舞剧节目。傩舞风格各异,有的巫步手诀,舞姿诡秘;有的古朴刚劲,节奏强烈;有的刚柔相济,表演细腻;有的模拟生活,风趣幽默。表演中,有的大傩班还穿插技巧和武术节目,保留了古代百戏演出风格。
跳傩面具
始建于清代的傩神庙是跳傩活动中心,庙中供奉傩神太子,挂着开山、纸钱、雷公、傩公、傩婆、钟馗、大神、小神、一郎、二郎和关公等十三个面具。面具就是神的化身,请神就是请面具。面品初次使用,要举行开光仪式,这样面具才有了神的灵验。傩班弟子戴上面具就是神,摘掉面具就是人。南丰跳傩面具造型各异,千容百态,色彩古朴亮丽,文化符号隐秘,角色有180种之多,其中包括驱疫神祗、民间俗神、释道神仙、传奇英雄、精怪动物、世俗人物等。其所用道具法器名物众多,主要可为五类,兵器军具类包括斧、刀、枪等,法事器具类包括铁链、桃剑、棕叶等,灯烛炮杖类包括火把、蜡烛等,食物供品类包括三牲(肉、鱼、鸡)等,生活用具类包括手巾、镜子、酒杯等。
活动时间
活动集中在春节期间,但起止时间有所不同。农历十二月是冬闲时间,傩班多在此时教傩。一般腊月二十五(南丰小年日)“下殿”,将面具从神坛楼上(或家中楼上)放下供奉,正月初一“起傩”,接着“演傩”,或在本村跳,或出坊跳。大多跳至元宵节结束,十六“圆傩”,最迟到十八“解傩”,如上甘村。不外出跳傩的班,“起傩”或“圆傩”时间不同。如三坑和合判神班,正月初四“下殿”,十四“起灯”,同时跳傩。罗家堡腊月二十五将装面具的箱柜打开,称“开殿门”,翌年正月初十“下殿”,初十参神,十四始跳,十六“上殿”结束。“吃了上年酒, 各个下煞手。”农村进入农忙时节,各地都以“神要休息”的名义,不再跳傩,也无其他活动。只有上甘村,农历六月二十四为傩神清源祝寿,弟子活动一天,可以演戏,但不跳傩。不过,在有庆典活动或旅游活动时,给报酬也可以跳傩。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南丰跳傩有各种傩班百余个,传承着完整的傩仪和丰富多彩的傩舞形式,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南丰跳傩所包括的丰富内容和遗存形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南丰跳傩是一种艺术复合体,它的傩舞、傩面、傩乐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南丰跳傩是中国傩文化的一个代表,也是亚洲汉字文化圈内的一种文化遗存。
传承现状
文革时期,南丰傩舞面临着困难的情况,傩舞的保护和发展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多数的面具遭到了强行的烧毁和破坏,傩舞艺人不敢跳傩,傩班也因此被迫解散。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加强,南丰跳傩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民俗生态依托渐失,艺人队伍后继乏人,傩班渐减。
传承人物
罗会武,男,汉族,1939年生,江西南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傩舞(南丰跳傩)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建国初,南丰傩舞在文化部门的重视下,经过挖掘、整理、研究,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创作了《丰收乐》《开天辟地》《界碑》等一批新编傩舞节目。
1955 年,南丰曾举办全县傩舞大会演,26个傩班代表参加,前后选派了《文王访贤》《和合》《判官醉酒》等傩舞节目参加江西省、中南区和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
1986年,南丰县文联和县文化馆联合开展傩舞普查,并完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南丰傩舞资料册》的搜集整理工作。
2006年,为继承发扬傩文化,石邮村傩舞非遗传承人叶根明开办“少年傩班”,在课余和寒暑假期间向村中少年教授傩舞技艺。
2012年,江西财政下拨21万元用于支持罗会武(南丰傩舞)、刘有生(于都唢呐“公婆吹”)等21位传承人传习活动及生活补助。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南丰跳傩研究保护中心获得“南丰跳傩”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傩舞(南丰跳傩)》项目评估合格,南丰跳傩研究保护中心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获得荣誉
1953年,南丰傩舞获江西省及中南区民间艺术汇演古典艺术奖。
1989年9月,南丰傩舞《傩风》赴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并获奖。
主要活动
1957年3月,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在北京举行,文化部特邀南丰石邮傩舞参加。
1959年,新编傩舞《蜜桔大王》被推选参加江西省第二届农村文艺观摩汇演。
1992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江西分会、南丰县文联和南丰县三溪乡政府联合组织的三溪乡石邮村傩舞蹈演出队,为参加广西傩戏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国内戏曲、舞蹈研究专家举行专场演出。
2009年6月,来自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巴西、法国、莫桑比克等2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南丰石邮村,参加“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田野采风活动。
2010年7月3日至7日,东乡罗汉灯、南丰傩面具、乐安蛋雕在上海世博会江西活动周期间展演。
2014年5月24日,南丰傩舞应邀参加了在湖北举办的甲午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
2017年5月,南丰县三溪石邮村傩班和市山镇竹源村流坊傩班的16名傩舞民间艺人参加了在韩国普州举办的第十三届东亚西亚假面具盛会,向韩国观众展示南丰傩乡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
参考资料
傩舞(南丰跳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6 13:13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