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的流弊是野,纠弊当以敬,敬之流弊是鬼神崇拜,纠弊当以文,文之流弊是僿(或薄),纠弊当回到忠。夏政质厚,殷政敬天,周政郁郁乎文哉。质厚就是没有那么多礼节和约束啊,倡导质朴醇厚,自然容易导致少礼。这是在批评秦政而肯定汉初的治国方针。
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史记·高祖本纪》
夏朝所施行的政行治道,是本著教化民众以忠实诚恳为中心的,但是这样子做的话,虽然百姓们奉行真诚,但是却使得民众少了礼数并变得放任和粗野;所以到了殷商的政行,就变为偏重于教化民众以尊天敬地,这样子,虽然人们有了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但是发展到后来民众却又因此而崇信鬼神,偏了正道;所以到了周朝,政行就改为文礼之道,教化人们做事遵循礼仪,互相恭敬,并博之以道理,谦礼以自省。但是这样子发展到后来却又使得整个民风内向而不诚恳,缺少真诚。可是解决这种内向不诚恳的最好办法却又是教化民众诚恳忠实。所以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三个王朝所施行的治道和其民风的变化如同循环一样,周而复始。
而从周朝到秦朝,在周末秦初正是文礼之治的弊端完全体现,而能够救治这诸多弊端的政行应该是如前文所述,以忠信为治。而秦的政行却没有这样去做,反而以酷刑苛法,去以外力强化这种文礼之治,但是这样却恰恰没有顺应那天地循环的法则,犯了大错误。所以汉朝兴起,虽然它没有完全改变文礼之治的弊端,但是却有了很大的改善,使百姓不至于死气沉沉,整个国家拘泥而没有生气,所以得到了天下的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