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耳国也称离耳国,为古国名。位于
海南岛的西部。根据《
汉书》记载:“儋耳者,大耳种也。”意思是“儋耳”这种体貌的人,耳朵非常大。而“儋耳”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古时当地人其特殊的体貌特征,为古老的国度、千年古郡赋予了传奇的名字。
根据上面的《
水经注》引《林邑记》记载:“然则儋耳,即离耳也。”文中意思也是说“儋耳”就是“离耳”。
根据《
汉书·武帝纪》记载:“儋耳者种大耳,其渠率自谓王者耳尤缓,下肩三寸。”意思是说儋耳人的耳朵特别大,尤其是儋耳人的君王,耳朵下垂到肩膀足有三寸长。
宋朝《
诸蕃志》记载:或谓土人耳长至肩,故有儋耳之号。并说:“以大环堕耳,俾下垂至肩故也。”这是史书对儋耳人佩戴大耳环的记载,可见佩戴大耳环是儋耳人的另一大体貌特征。
《
异物志》记载:“儋耳之曰,镂其皮,上连耳匡,分为数支,状似鸡肠,累耳下垂。”由文中可知,这是“儋耳”人儋耳的方法,有点类似于非洲人装饰打扮自己的头发。
《
山海经》言在郁水南,称“离耳国”。郁水即今
西江,“离耳”按郭璞传:“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可见指海南岛西部地方的带大耳环的民族。《水经·温水注》引《林邑记》:“汉置九郡,儋耳预焉,民好徒跣,耳广垂以粉饰……然则儋耳,即离耳也。”又《
太平御览》引杨孚《
异物志》(卷七百九十):“儋耳夷生则镂其头皮,尾相连并。镂其耳匡为数行,与颊相连,状如鸡肠,下垂肩上。”曾昭旋先生在黎族中的润族(前称本地黎)亦采得同一式,可证离耳国人即黎族一支。分布地区亦在海南岛西北部山区,今仍名为儋县地,按《
汉书·武帝纪》载:“儋耳者种大耳,其渠率自谓王者耳尤缓,下肩三寸。”可见汉代此族仍存君王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