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允(拼音:yǔ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形声字。此字始见于甲骨文。本义是诚信。后引申为答应、许可、公平恰当。
字形演变
形声字。《说文》:“允,信也。从儿,㠯声。”官,后世通作以。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允”字条后姚孝遂按语:“篆文允字从留,乃形体之讹变。金文、石鼓文已讹为从㠯。卜辞皆用为验辞,其义为‘信’。”信,为确实之义。甲骨文允字习见,皆用为确实之义。西周金文、西周文献允字也用为确实之义,如:班簋铭文:“允才(战)。”《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豳居允荒。”《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可见,允字用为”确实“之义是商周时代已经通行的词义,而且是最早的词义。西周早期金文开始向㠯(以)形体讹变,西周晚期至春秋时代的允字上部确实已讹变为㠯,应该承认《说文》篆文允的形体确实是从召声的形声字,是直接继承春秋秦国金文形体而来。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信也。从儿,㠯声。乐准切
说文解字注
信也,从儿㠯声,乐准切。注曰:释诂、毛传皆曰:允信也,㠯非声韵会所。据小徐本作从㠯人㠯用也,任贤勿二,是曰:允,此会意字。笺曰:用人或有未允者,此会意,未确㠯。允一声转,故允从㠯声。耳尔雅又曰:允,佞也,佞犹言。巧慧君曰:子不允,自谦言不慧也故。又曰:子不惠,惠与慧通佞,巧与诚信义相反,亦犹乱之训,治徂之训存也。
康熙字典
古文㽙《唐韵》余准切。《集韵》《韵会》庾准切。并音尹。《说文》:允,信也。从㠯人。徐曰:儿,仁人也,故为信。
又《尔雅·释诂》:允,信也。疏:谓诚实不欺也。按《方言》云:徐鲁之闲曰允。《书·君奭》:公曰:告汝朕允。
又《玉篇》:允,当也。
又《增韵》:肯也。
又通作盾。中盾,官名。《前汉·班固叙传》:数遣中盾请问近臣。注:师古曰:盾,读曰允。
又《正韵》羽敏切。音陨。义同。
又《集韵》余专切,音铅。《前汉·地理志》:金城郡允吾。注:应劭曰:允吾,音𫓪牙。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笔顺:①撇折②点③撇④竖弯钩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汉典网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网
中上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6 12:35
目录
概述
字形演变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