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坑镇,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地处
顺昌县西南部,东与
双溪街道陈布村交界,南连
郑坊乡,西邻
将乐县,北接
大干镇,行政区域面积17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元坑镇户籍人口为15523人。
历史沿革
宋代时期,属剑浦县(今延平区)交溪乡。
宋熙宁三年(1070年),交溪乡划归顺昌县,属之;并延续至清末。
民国时期,属第四区。
1950年,属第四区。
1956年,四区改为福秀区,属之。
1958年10月,成立顺昌县公社福秀分社。
1959年,福秀分社改为红旗公社。
1961年,撤销红旗公社,成立元坑、郑坊、谟武3个公社。
1966年5月,撤销谟武公社,所属生产大队划归元坑公社。
1973年,武坊大队划归大干公社。
1984年10月,撤销元坑公社,改为元坑乡。
1992年8月,撤销元坑乡,改为元坑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元坑镇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文昌、福峰、秀水、东郊、九村、际下、蛟溪、谟武、洋坊、宝庄、槎溪、曲村、光地、赖源;下设91个村民小组。有24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元坑镇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文昌社区、福峰村、秀水村、东郊村、九村村、际下村、槎溪村、曲村村、光地村、赖源村、蛟溪村、谟武村、洋坊村、宝庄村,镇人民政府驻元坑福秀街17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元坑镇地处
顺昌县西南部,东与
双溪街道陈布村交界,南连
郑坊乡,西邻
将乐县,北接
大干镇,行政区域面积17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元坑镇境域为山间盆地,西高东低。境内最高点位于宝山,海拔1304米;最低点蛟溪村,海拔260米。
气候
元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5℃。无霜期不低于320天,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6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750毫米左右。日照1740小时左右。
水文
元坑镇境内属金溪水系。金溪由洋坊入境,经谟武、蛟溪,出境后与富屯溪汇合,境内长10千米。交流主要有蛟溪、娄山溪(又称洋坊溪)、娄山溪(又称洋坊溪)、派溪、槎溪、杉溪等。
自然灾害
元坑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灾、冰雹、地震等。洪灾一般每4年发生一次,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6月18日,全镇13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1.4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06间,农田、道路、水利均受到严重毁坏,直接经济损失3.21亿元。地震灾害较频繁,但震级较小,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7年3月13日,为4.9级地震,震倒秀水小学围墙20多米,福峰村震出1个约2平方米的地陷阱,镇区东郊震出3个1.5平方米的地陷阱(立有地震遗址碑)。
自然资源
元坑镇境内已探明矿藏主要有石灰石、硅石、铜、多金属矿等,其中元坑石灰石储量1.2亿吨,硅石储量1.3亿吨;蛟溪铜矿矿带长数千米,宽180米;宝庄、河珑等地有多金属矿。
2011年,元坑镇有耕地面积15566亩。
人口
2011年末,元坑镇总人口1668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73人,城镇化率10%。另有流动人口499人。总人口中,男性8561人,占51.3%;女性8127人,占48.7%;14岁以下2045人,占12.2%;15—64岁12661人,占75.9%;65岁以上1982人,占11.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6428人,占98.4%;有畲、苗、回等4个少数民族,共260人,占1.6%。其中畲族25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6.9%。2011年,人口出生率9.17‰,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5.5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8人。
2017年末,元坑镇常住人口为9938人。
截至2019年末,元坑镇户籍人口为1552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元坑镇完成财政总收入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2万元,比上年增长1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62.1万元,增值税77万元,企业所得税24万元,个人所得税33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33.7元,比上年增长10%。
2019年,元坑镇有工业企业61个,其中规模以上1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农业
2011年,元坑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0397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6226吨,人均368.6千克。
元坑镇畜牧业以饲养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饲养生猪5453头、牛286头、羊583只,饲养家禽28596羽。2011年,全镇造林7958亩。全镇林地面积185495亩,其中竹山林3000亩,生态保护林43699亩;森林覆盖率83%。
工业
2011年,元坑镇实现工业总产值达3.7亿元,其中竹木加工产值2.27亿元,石灰石加工产值1400万元,元坑水电站发电量795万千瓦时,产值223万元,其他工业产值1.3亿元。拥有工业企业50家,职工2036人。工业园区2个。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元坑镇有商业网点192个,从业人员570人。2011年,出口8834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元坑镇有2家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9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各项贷款余额1937万元,比上年增长1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元坑镇有幼儿园6个,在园幼儿355人,专任教师7人;小学1个,在校生678人,专任教师8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62人,专任教师65人;初中适龄人入学率99.9%,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元坑镇有文化体育中心站1个,村农家书屋13个,藏书1.2万册,农家读报点10个;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24人。2011年末,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3202户,入户率62.1%。
2011年末,元坑镇学校体育场6个。13个村都安装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元坑镇有镇中心卫生院1个,病床37张,平均每千人2.2张,固定资产总值1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名,其中执业医师3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012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6520人,参合率达99%。
社会保障
2011年,元坑镇有城镇低保障户数43户,人数72人,支出143530元,比上年增长30.0%,月人均166.1元,比上年增长33.6%;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100人次,共支出33000元,比上年增长23.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13户,人数678人,支出755942元,比上年增长28.3%,月人均92.9元,比上年增长18.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0人,抚恤事业支出127190元,比上年增长5.46%。社会福利费2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58张,收养农村五保户人员9人。社区服务设施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个,全镇有7614名村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77.1%。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元坑镇有邮政分局1个。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712户,电话用户普及率62%;移动电话用户3061户,互联网用户463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元坑镇有供电所1座。年售电量累计完成795万千瓦时。
2011年,元坑镇有公园1个,绿化面积2公顷。
交通运输
2011年,元坑镇有福银高速公路顺昌连接线和204省道过境。福银高速公路顺昌连接线境内长9千米;204省道通过蛟溪和谟武2村。全镇13个村通村道路100%硬化。
历史文化
元坑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元坑村得名。
风景名胜
演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坐落在元坑镇宝庄村,海拔954米。204省道、金溪穿境而过,位于将乐玉华洞、泰宁金湖、武夷山闽西北绿三角旅游圈内。演山是由于地壳运动,火山爆发而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
蔡氏宗祠位于元坑镇九村。据《蔡氏族谱》记载,该祠建于清代嘉庆年间(796年—1820年),是座精美的古建筑,为砖木结构。内分戏楼、回廊(包括天井,面积12×12米),后堂(面积12×14米)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吴氏宗祠在元坑镇秀水村。据《吴氏族谱》记载,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该祠为土木结构,内建筑分戏楼、回廊两边回廊,中间天井、后堂三部分,戏台已拆除。回廊宽1.74米,天井进深7.15米。后堂建筑面积为10.4×9.6米,高约6.4米。建筑底部均铺砌青砖;梁、柱等物件均为杉木。部分构件雕刻精美典雅的动植物、文房四宝、书籍和人物图案。中厅四大柱每根直径40厘米。后堂现今仍供奉吴姓先贤延陵王季扎、三让王泰伯、唐司马佩公三幅祖先画像。1984年,吴姓集资修缮,设文化室,作为秀水村民娱乐场所。
陈氏旧宅俗称三大栋。坐落在元坑镇东郊村东面,坐北朝南,东本横向并列四大建筑,均为四进庭院,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866.7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335.42平方米,据说该建筑群用三年时间始建完成,具有地方建筑特色,是顺昌第一大清代古建筑群。
肖氏旧宅俗称三大栋。坐落在元坑镇福丰村中央,坐东南朝西北,横向并列三大建筑,均为六进庭院,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2019.54平方米,建筑面积1880.61平方米。该建筑保留着清代建筑风格和地方建筑特色,是顺昌第二大清代古建筑群。
廖氏旧宅位于谟武游酢弄(长兴巷),
坐东朝西,三进庭院,是廖氏祖宅,属清代建筑。
谟武文苑旧宅坐落在谟武游酢弄(长兴巷),三进庭院,座西朝东,建筑面积约473.99平方米,该建筑从1990年改建为谟武文苑。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29日,元坑镇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