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随着汽车的出现,充气轮胎得到广泛的发展。首批汽车轮胎样品是1895年在法国出现的,这是由平纹帆布制成的单管式轮胎,虽有
胎面胶而无花纹。直到1908年至1912年间,轮胎才有了显著的变化,即胎面胶上有了提高使用性能的花纹,从而开拓了
轮胎胎面花纹的历史,并增加了轮胎的断面宽度,允许采用较低的内压,以保证获得较好的缓冲性能。
1892年英国的伯利密尔发明了
帘布,1910年用于生产。这一成就改进了轮胎质量,扩大了轮胎品种的同时,还使外胎具备了模制的可能性。随着对轮胎质量要求的提高,帘布质量也得到改进,棉帘布由
人造丝代替,50年代末人造丝又被强力性能更好、耐热性能更高的
尼龙、聚酯帘线所代替,而且
钢丝帘线随着
子午线轮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1904年马特创造了
炭黑补强橡胶,大规模用于补强
胎面胶是在轮胎采用帘布之后。因为在这之前,帆布比胎面在轮胎使用中损坏得还要快。炭黑在胶料中的用量增长很快,30年代每100份生胶中使用的炭黑也不过20份左右,这时主要在胎面上采用炭黑,胎体不用,已达50份以上。胎面中掺用炭黑以前,轮胎大约只行驶6000km就磨光了;掺用炭黑后,轮胎的行驶里程很快就得到显著的提高。一组货车轮胎大约可行驶10万km,在好的路面上,甚至可达20万km。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轮胎技术一直不断地改进与提高。如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轿车轮胎由
低压轮胎过渡到
超低压轮胎;40年代开始轮胎逐步向宽
轮辋过渡;40年代末
无内胎轮胎出现;50年代末低断面轮胎问世等等。许多新技术的出现都莫过于1948年法国米其林公司首创的子午线结构轮胎。这种轮胎由于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的显著提高,特别是在行驶中可以节省燃料,而被誉为轮胎工业的革命。
汽车轮胎生产发展的历史表明,前50年主要是解决如何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问题。由于汽车制造和交通运输部门对轮胎的要求日益苛刻,轮胎研究的重点转到轮胎行驶性能、安全性能、舒适性能和经济性能上来。总之,轮胎的发展总趋势是“三化”,即子午线化、无
内胎化、低断面化。轿车轮胎已实现了这“三化”,货车轮胎正在向这个方面发展。
补气时:上述准备结束后,高压充气回路接到开始充气的信号。此时,由压力继电器判断稳压蓄能器中的氮气压力是否达到充气要求,如果达到充气要求,则开始充气;如果压力低于设定的最低值时,电磁阀首先断电, 然后压力继电器打开电磁阀, 高压氮气瓶向稳压蓄能器补充高压氮气;当压力达到预先设定的最大值时,压力继电器断开电磁阀。这一过程可以始终确保稳压蓄能器中压力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