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忧后乐
汉语成语
先忧后乐(拼音:xiān yōu hòu lè)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刘向《说苑·谈丛》。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谈丛》:“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世者后忧。”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先忧后乐”。
成语故事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五月,他因遭宰相吕夷简的报复,被贬到饶州。范仲淹在饶州为官仅十八个月,就做了很多为民众所称颂的好事,深受当地人民爱戴。
范仲淹一生中最看重教育,无论到哪里为官,都非常热心兴办学校,培养人才。范仲淹知识渊博,据说对风水学也很有研究。一天,他和当地的官员来到饶州城视察,他被饶州古城的风景吸引了,对这个地方的风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站在芝山顶上俯看全城后,充满信心地说:“以东湖为砚,以督军台为印星,以妙果塔为文笔,建学于此,二十年当出状元。”于是他便着手实施了兴建饶州郡学的计划,虽然他来不及建完郡学就奉命调任,但后继者完成了这一工程。郡学建成之后,桃红李白,出了不少贤才。二十年后,那里果然出了文科状元彭汝砺,状元胞弟彭汝霖也中了进士。从此,整个饶州六县办学之风高涨。当时江西有个叫吴孝宋的名人,在写《余干县学记》中大发感慨:“饶州冠带诗书甲于江南,民风好学重教,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这是当时饶州人重教好学的真实写照。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城西门楼上,下临洞庭湖。它始建于唐朝,到了宋朝已经破败不堪。后来,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因遭到诬陷,被贬谪到岳州当知州,重新修复了岳阳楼。范仲淹受他的嘱托,写了一篇《岳阳楼记》记颂这件事。
《岳阳楼记》先写了岳阳楼的由来和规模,接着写被贬放逐的官吏和失意的文人的览物之情,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范仲淹写道:“哎!我曾经研究过古代仁人志士的思想。他们的表现与被贬官的人和失意的文人的态度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古代的仁人志士不因为美景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的处境不好而哀伤。他们处在宰相那样的高位,就为自己的百姓忧虑:身处偏僻的江湖之上,就替自己的国君忧虑。这就是说,入朝当官忧虑,退居为民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有欢乐呢?如果有人问他们,他们一定会说:自己要忧虑在天下百姓之先,欢乐在天下百姓之后。除了这种人,我还能和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呢?”
成语寓意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已经五十八岁,被贬谪多次。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始终都没有懈怠“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使命。因此,《岳阳楼记》不是他对未来人生的展望,而是对过去人生的回顾,是对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实践的精妙总结,传输给后人的是一种博大情怀和高远的境界。“位卑未敢忘忧国”,任何人都要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宪成的名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真正实践的目标。胸怀天下的大气,“先忧后乐”的悲悯之心,是每一个国人都应该具备的。
成语运用
“先忧后乐”指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元·脱脱宋史·范仲淹传论》:“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
清·毛奇龄《冯太傅适志堂记》:“圣天子既以明农许之,而优游岁月,皆足自适,浩浩乎盖乐天知命,先忧后乐,志有在焉,境固不得而限也。”
潘飞声《壬子新岁作》诗:“先忧后乐何人识?老阮狂来酒正中。”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4 13:01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