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事实,讲道理”这是议论文中最基本的说理方法。摆事实,就是叙;讲道理,就是议。在
议论文中,常常是有叙有议、叙议结合的。这种结合,可以是先叙后议,也可以是夹叙夹议。在这里,我想说一说先叙后议的问题。
1、从生活出发,把在生活中的某种经历或某种感情写出来。这样叙述生活、发表议论,往往容易使人感到亲切。为什么?这是因为,这样的生活有的读者也曾经历过,而且也可能引发过读者的感触,只是读者没有深入地去体会,因而把它轻易地放过了。现在一经作者提出,自然也就有如
他乡遇故知一般,倍觉亲切了。例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是先叙述游山的经历,而后才写游山的感触的。没有
游山的经历,感触也就无从产生,所以游山之事是非先写不可的。类似的经历我们或许也曾有过,但王安石的感触却远比我们的深刻;所以我们读来不但感到异常亲切,而且还感到倍受教益。
2、从历史事件出发,写出自己的感情。历史事件,历历在目,摆将出来,读者是不能不信的,所以用它来发端,实在是一种极巧妙的方法。譬如
杨述的《恰到好处》一文,就是先叙述宋玉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的事情,然后据之提出“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的论点,并进一步展开论述的。叙述历史事件与叙述生活经历相比,有它的方便之处。叙述生活的经历得有一个明确的交代,否则人家就看不懂;叙述历史事件,由于读者对那些事件早已知晓,所以只要用极少的笔墨就可以引起人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回忆,而且也较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1、概述法。即用凝练的语言概述事件的本身或经过,以便于引发议论,这种方法比较多见。例如,有篇《喝彩的流弊》的文章,开头这样写道:“剧院里看戏,当演员演唱到传神的节骨眼上,观众情不自禁地报之以
满堂彩。于演员,于观众,这都是一种正常的交流。但喝彩,总要贵当其时、其事,乃至其量,不当,则为流弊。”就是先叙戏院里看戏喝彩的事件,而后引出“但喝彩,总是贵当其时、其事,乃至其量,不当,则为流弊”的论点来的。由此入题,让人觉得自然贴切。
2、摘录法。即直接摘录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的有关语言,省去事件本身的叙写,而摘录的人物语言则与论点直接相关。譬如,有一篇《阿谀我者是吾贼》的文章,就是用这种方法入手的:“据说郭沫若同志生前常用这样一句格言与科学家们共勉:‘道吾恶者是吾师,道吾善者是吾友,阿谀我者是吾贼。’这真是至理名言。人们明白这个道理并不难,然而,照这样做却不易。”由此入题,则使人感到简洁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