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元鲲(1907一1974) ,名德需,桐城县城关人。自幼读书,爱书画,21岁考人上海新华艺术大学绘画系,1931年于该校毕业,赴湖南、四川等地执教。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家乡桐城,于城西操家巷故居修葺画室,一方面作画,一方面于桐中、桐城简易师范兼授美术课。教学中,常带领学生远足写生,提高教学效果。
1937―1945年日本侵华期间,带家人32口逃难。得文化名流于右任、冯玉祥、
潘天寿、张继、
陈树人
1950~1955年在安徽省新华书店担任文化宣传干事。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常与梅雪峰、
萧龙士、
孔小瑜、懒悟、童雪鸿、张贞一、
葛介屏、
徐子鹤和王石岑等画友互研画艺,进行笔会。作品《柳塘清趣》被国家文化部选送赴前苏联莫斯科参加国际艺术博览会,获优秀作品奖。
安徽艺术学院。在生活条件很困难的情境下创作出丈二的《群虎图》、八尺的《红梅》、六尺的《雨后》及《遐龄》《牡丹、白头鸟》《红枫、八哥群乌》《柳燕》等作品,为安徽省美术出版社创作《松鹤延年》《虎啸》《禽趣四条屏》等多幅年画。
先生秉性忠厚,毕生执着追求美术事业,刻苦作画,成绩斐然。他在创作中,坚持深入生活,不断丰富作品内容。在湘、川执教时,游岳麓,攀峨眉,走村串寨,采访民族风情。回故乡桐城后,多次利用假期,壮游龙眠、浮山和江南山水,观察大自然的奇花异草,觅匕看丛林中的野生鸟兽一次,于山谷中行进,忽见山中行一野虎,惊定后大喜,窥虎斑纹,盯虎雄姿。此为先生画虎,增添了直观认识。因先生既工于山水花鸟,更擅长画虎,桐城人誉称其“光老虎”。他的许多作品,被选人国内外画展中展出。《荷塘清趣》(花鸟画)于1956年在苏联展出后,获得许多国际专家好评。并有许多作品被多家出版社出版。1980年,省博物馆举办“安徽省国画界前辈作品展览”,先生画作备受称赞。
光元鲲取法于
张善孖,又勤于写生,先生笔下的虎不仅有神又有形,作品生动,能突破前人自成一家。他画的虎,不论是丈二巨幅群虎或小幅扇面的虎,“虎虎有生气”,可看出在高山密林、在大壑中呼啸,以风雨云雾、松石明月、草丛溪水中,或纵或卧、或吟或吼,尽得虎威之态,可谓盛举,使人观之振奋。一九九一年“光氏三代画虎”在上海朵云轩展览时,上海美协主席著名画家
沈柔坚先生,在参观光元鲲虎作品时激动地说“这老虎身上好像有温度”。 光元鲲画虎题材,技法多样,画出的老虎不仅勇猛,威武、震撼的一面,同时不少作品又表达了老虎妩媚、惬意,脉脉含情的可爱另一面。从先生双虎作品中就不难看出,画面上的一公一母静静地卧在草丛中,虽无语,但画家突出刻划两虎的眼神的交炽和老虎尾巴不断轻轻的拍动那抒情的画面。其实每幅作品都是画家观察生活,艺术技法的结晶。 光元鲲四十年代在重庆,一次在集市上从打柴娃手中买下了一只幼虎,亲自饲养了近半年,直到抗战胜利,要返回老家安徽了,才把虎送给了动物园。这对他今后画虎,了解虎的习性,以及虎的结构,虎纹在身上的分布和皮毛的转折,等等这一切对先生画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光元鲲作品多次出版于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安徽省美术出版社发行了《光元鲲画虎作品选》大型画集,2003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光元鲲虎作品集》,同年虎画一幅,花鸟芙蓉小鸡二幅入选《
中国现代花鸟画全集》,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