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夺目
汉语成语
光彩夺目(拼音:guāng cǎi duó mù)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晋·崔豹《古今注·草木》。
成语出处
晋·崔豹《古今注·草木》:“华似木槿,而光色夺目。”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光彩夺目”。
成语故事
西晋时期,有一个名叫石崇的人。他在担任荆州刺史的时候,纵容官兵抢劫客商,夺取财宝,因此他成了西晋有名的大富豪。当时的后军将军王恺,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也是个大富豪。石崇和王恺都要争做第一富豪。于是,两人竭力用最华丽贵重的珍宝来装饰自己的车辆和衣冠。
晋武帝司马炎知道此事后,不但不阻止,还时常暗中资助王恺,经常赐给王恺一些珍奇宝物。有一次,晋武帝把一株高2尺的珊瑚树送给了王恺。这一株珊瑚树枝干茂繁,十分罕见。王恺得意洋洋,以为靠它就可以比赢石崇了。于是,他把石崇请到家中,故意把那一株珊瑚树拿给石崇看,并不断地加以夸耀。谁知石祟见了,冷笑一下,拿起一把铁尺,猛然一击,把那珊瑚树敲得粉碎。王恺感到十分惋惜,又认为这是石崇妒忌自己有这稀世之宝,所以才这样故意毁掉珊瑚树的。王恺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干什么?这宝物是皇上所赐,我看你如何赔偿?”
石祟不以为然,笑了笑,,说:“这样的珊瑚树有什么稀罕?我马上赔你一枝就是了!”说完,他立即把王恺请到了自己的家中。石崇很快命家人取出自己所藏的珊瑚树,让王恺开开眼界。家人进进出出,前前后后搬出了几十枝珊瑚树,有三尺高的,有四尺高的,还有五尺、六尺高的。这些珊瑚树不但枝干茂繁,无与伦比,而且每一株都是放射着奇光异彩,让人不知先看哪一株才好,只觉得眼前是一片金光闪闪!
王恺看了,惘然若失,低头不说话了,也不得不承认石崇才是天下第一富豪。
成语寓意
石崇和王恺手中的财富来路不正,却还要相互攀比,这样的行为就该受到人们的轻视与批评。成语告诉人们,只有劳动所得的财富,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光彩夺目的事物人人都喜欢,但是历史的进程告诉人们,无论是国还是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勤俭节约。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光彩夺目”指光彩鲜明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胡道修嬖怪》:“恍惚与道修同至一处,如王侯第,帘幕华焕,廊庑间悬琉璃灯,光彩夺目。”
金·元好问《李参军友山亭记》:“愚独以为岩岩青峙,壁立千仞,如端人神士,朗出天外,云兴霞蔚,光彩溢目。”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只见三个美妇人,朱颜绿鬓,明眸皓齿,冠帔盛饰,有像世间图画上后妃的打扮,浑身上下,金翠珠玉,光采夺目。”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九八回:“素臣看时,鞍轿辔镫、笼勒环衔俱饰宝装金,光采夺目,伊如新制。”
清·龙启瑞《先室刘恭人墓志铭》:“逮余进士及第,归省武陵,至之日宾僚欢宴,倡优文绮之戏光彩溢目。”
清·刘鹗《老残游记二集》一回:“龛子前面放了一个宜德年制的香炉,光彩夺目,从金子里透出朱砂斑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7 21:03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