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或浅色)的形体在黑色或暗色背景的衬托下,具有较强的反射光亮,呈扩张性的渗出,这种
现象叫光渗。由光渗作用和视觉的生理特点而产生的错觉叫光渗错觉。
定义
可见光(白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其光谱中各色光的波长是不同的,红色波长最长,紫色波长最短。当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同时通过晶状体(类似透镜)时,聚集点并不完全在视网膜的一个平面上,因此在视网膜上所成影像的清晰度就有一定差别。长波长的暖色影像似焦距不准确,因此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影像模糊不清,似乎具有一种扩散性;短波长的冷色影像就比较清晰,似乎具有某种收缩性。所以,人们在凝视红色的时候,时间长了会产生眩晕现象,景物形象模糊不清似有扩张运动的感觉,如果改看青色,就没有这种现象了。如果将红色与蓝色对照着看,由于色彩同时对比的作用,其面积错视现象就会更加明显。
另外,色彩的膨胀、收缩感不仅与波长有关,而且还与明度有关。对于两个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圆形(一黑一白),由于人眼晶状体的“球面像差”物理
原理,在明暗图形轮廓界限部分会发生对比加强的边界效应(马赫效应),凝视白圈稍久,便可发现白圈的边缘比中部更光亮些,同样黑圈外围的白色也比较明亮。因此在视觉上光亮物体的轮廓外似乎有一圈光圈围绕着,这种现象即为光渗。由光渗引起的感觉白圈扩大、黑圈缩小的错觉即为光渗错觉。
现象实例
相关现象
⑴ 通电前的灯钨丝微细如发,通电后钨丝却粗大了许多,但透过乳白色的灯罩看灯丝仍然很细。这种现象一方面和钨丝受热膨胀有关,但主要是光渗作用造成的。
⑵ 歌德在《论颜色的科学》一文中指出:“两个圆点同样面积大小,在白色背景上的黑圆点比黑色背景上的白圆点要小1/5。”
⑶ 宽度相同的印花黑白条纹布,感觉上白条子总比黑条子宽;同样大小的黑白方格子布,白方格子要比黑方格略大一些。
⑷ 观看日出或日落时,在太阳接触地平线的位置,地平线上仿佛出现一个凹陷似的,这也是光渗作用而引起的视觉现象。
应用实例
⑴ 据说法兰西国旗最初是由面积完全相等的红、白、蓝三色制成,但旗帜升到空中后给人的实际感觉是三色的面积并不相等(也是由于光渗原因给人们造成错觉),于是经过色彩专家进行专门研究,最后把三色的比例调整到红30%、白33%、蓝37%的比例时才感觉到面积相等。
⑵ 服装设计:穿冷色的衣服可以使肥胖的人看起来瘦一点,因为冷色有收缩的效果;穿暖色的衣服可以使瘦小的人看起来强壮一点,因为暖色有膨胀的效果。
⑶ 包装设计:超市中,小商品、小包装若要使它显眼一些,宜采用鲜艳的浅色;如果要它显得高贵精致,宜采用沉着的深色或黑色。
⑷ 建筑设计:为了扩大建筑或交通工具的室内空间感,色彩设计宜采用乳白、浅米、象牙等淡雅明快的色调,像卫生间等特别狭小的空间还可以利用镜子作墙面,利用镜子的反射来增加面积的宽畅度和明亮度。
摄影名词
光渗定义
摄影活动中的光渗,是指强烈光线射入底片导致的银粒子间光线反射感光现象。
形成原因
底片光渗的形成,是由于光线照射到底片的卤化银感光涂层上,银粒子的表面在受光时引起反射,对周围的其他银粒子产生再次曝光,从而产生曝光区域边缘扩大、模糊的情况。
影响与对策
在拍摄主体逆光、画面存在高反差边缘、曝光过度时光渗情况比较明显,会降低影像的清晰度。可通过使用柔光镜或涂油滤镜的方式加以缓和。
数码相机拍照时在逆光或高反差边缘条件下也会出现类似底片光渗的情况,即“
紫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