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塔位于
苏州西南的
光福镇铜观音寺后面的
龟山上。光福塔始建于梁大同初年(公元535-546年),由
九真太守顾野王舍山建光福寺、光福塔,因香火极盛,古镇也改名为“光福”。
祖师悟彻和尚的
舍利。光福塔呈正方形,四面七级,高25米,系砖木混合结构,底层西北一面开门,二层以上四面有门。
唐代会昌末年塔毁于火。至懿宗时由
铜观音寺的方丈四处化缘,筹资重建。塔呈方形,7层,高20多米,砖木结构,外观古朴。由于位置得当,加上周围景物衬托,颇有“不在画中已入画”的意境。若登塔顶,放眼天平、
灵岩诸山,仿佛近在咫尺。
光福塔本名
舍利佛塔,塔内原来珍藏着《华严经》和光福讲寺的开山祖师彻和尚的灵骨。唐代会昌末年塔毁于火为。至唐
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奉诏再建。后又毁又建。宋康定元年六月(公元1040年),村民张惠于寺旁泥中获铜
观音,因此寺又名铜
观音寺。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作七层,平面方形,重檐复宇矗立在三层条石包面的台座上。塔按照原样修复后,塔体高22.15米,塔刹高8.35米,总高30.5米,底层有回廊,塔身每边长5.18米,正南开门,自二层起改为四方辟门。各层有楼板和木扶梯,塔身每层有腰檐平座,每面置柱枋壮举木共 ,翼角翬飞,显得古朴韶秀。
光福塔轻盈秀美,顾野王的后裔唐代中书顾在镕在《题光福上方》一诗中有这样的描述:“苍岛孤生白浪中,倚天高塔势翻空。烟凝远岫列寒翠,霜染疏林坠碎红。溪渚呈栖彭泽雁,楼台深贮洞庭风。六明金磬落何处,偏傍苇丛惊钓翁。”
光福塔选址恰当,踞山临湖,加上周围景物衬托,大有“不在画中,已入画中”的意境,成为
江南历史文化名镇光福的标志,给古镇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