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能手机
光能手机
光能手机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手机的表面用来吸收光能,然后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充入手机的锂电池中,形成充电的手机。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光电转换效率非常低,用光能充电只能作为手机传统电流充电方式的补充。
简介
光能手机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手机的表面用来吸收光能,然后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充入手机的锂电池中,形成充电的手机。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光电转换效率非常低,用光能充电只能作为手机传统电流充电方式的补充。
出台理由
在人们休闲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在野外,如果手机没电了,还真是很难办。有的人为了省电,到了野外,就不敢轻易接电话,只敢收短信,把手机的功能缩水成了寻呼机
手机用户有一个共同需求,那就是在手机没有电的时候,最短能在多少时间内,实现重新开机并拨出第一个电话。
研发光能手机的目标,就是要让消费者做到有光的地方就能打电话。这对于商务人士而言非常关键。
特点
光能手机应用了当今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可随时为手机锂电池充电。在中午阳光直射下,充电60分钟,可通话40分钟。在多云、阴天等条件下可以照样充电。就算是蜡烛光,也可以充电。
技术含量
光能手机绝不是“太阳能电池加上手机”那么简单。它是全球移动通信界瞩目的尖端技术的结晶,不少国际大公司都在这上面下了不少功夫。日本一家公司推出了一种样品,充电一小时能打一分钟的电话,完全没有实用价值。前一段时间,美国一家公司也推出了一种样品,充电一小时能打几分钟,也没有实用价值。
光能手机里面存在多个技术门槛。第一个门槛是光电转换材料技术。第二个门槛是手机的低功耗技术。第三个是电池及其充放电技术。我们申请的专利包括玻璃增透技术、侧射光聚光技术、光电转换版模块技术、光电转换电流降耗技术、智能充电控制技术、智能输出技术等。
环保效应
手机耗电量不可小算。中国的手机有4亿部。如果这4亿部手机每两天充一次电,每年将耗电14.6亿度,相当于葛洲坝一年发电量的8%。
以每部手机一年换一块电池算,中国每年报废的手机电池就有4亿块以上,这些电池对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光能手机的减排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充电方面。通过光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减少手机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污染
技术革命
从技术上看,光能手机“昶”的翻盖外表面47.6×84x0.8mm的面积全部被太阳能电池覆盖,可以随时为手机锂电池充电。它通过将一层单晶硅光电转换芯片贴在锂电池的背面,使单晶硅被光照后产生的电流经过保护电路向锂电池充电。
由于单晶硅对光线十分敏感,因此不仅是阳光,只要有光线照射,太阳能手机电池都能自动充电,60分钟阳光直射充电后可以支撑40分钟的通话。此外,因为有了保护电路,曝光时间再长也不会充过量,安全可靠。
社会意义
光能手机的出现也将唤醒消费者的环保和能源意识,实现了科技环保与时尚品位的紧密结合。光电手机作为一种商务时尚,除了彰显主人不凡气质外,也表达着拥有者追求环保主义的胸怀,正成为具有“济世情怀”、“科技视野”等高素质和高品位的商务领袖们的新宠。
这种精神层面的“标识”颇具号召力,也在无形中引领一场自上而下的商务手机潮流。就连大名鼎鼎的Google创始人之一Sergey Brin,也曾如此痴迷地向美国著名周刊《时代》“炫耀”他的“准太阳能”手机。
专家观点
专家表示,光能手机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在太阳能的开发应用方面已经从航天等高精端领域拓展到了电子通讯消费品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同时光能手机的出现也将对中国手机市场的未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尽管由于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短期内不会实现对传统手机快速的替代关系,但光电手机作为更环保、更科技的手机产品,必将引领中国手机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判断标准
业内机构提出了关于光能手机的判定标准建议:
第一,具备一体结构。正如摄像手机、彩屏手机一样,光能手机所具备的功能与手机本身完全融为一体。
第二,具有电池寿命保护功能。由于不间断的光能充电和手机通话中放电,随时充放电会给电池带来严重的寿命缩短问题,因此光能手机必须具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设计。
第三,具备弱光充电功能。光能手机不仅在阳光下可以充电,在室内弱光下,如普通办公室及居家照明光线下应同样可以进行手机充电。
第四,还应具有应急充电功能。光能手机在电池为关机电压时可以在不超过5分钟时间的光照下实现正常开机并完成一次不少于1分钟长度的通话过程。
发展前景
而随着这款光能手机的诞生,很多厂商也看到了蓬勃发展的前景。
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际品牌也正积极开始了相关产品的研发。相信不久的将来,恒基伟业引领的这场“光能手机”的革命,必将成为一个手机行业划时代的创举。
未来,太阳能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将会逐渐增多。随着消费者对音乐手机、电视手机产品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多,以及3G时代手机多媒体应用的需要,将光能动力应用于移动通信设备,将有效避免普通电池带来的环境危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6:40
目录
概述
简介
出台理由
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