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旗黄芪,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克旗黄芪呈圆柱形的单条,切去芦头,顶端间有空心。表面淡棕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有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味甘,嚼之有豆腥味。长120厘米以上,上中部直径3厘米以上,末端直径不小于0.5厘米,无根须、老皮、虫蛀和霉变。
内在品质指标
克旗黄芪的
黄芪甲苷含量≥0.07毫克/克,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0.05毫克/克。
产地环境
地貌土壤
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西北部,旗境内以北大山-黄岗梁-敖包山-二龙山为界,分为东西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形单元,东部为山区,西部为高平原,克旗黄芪种植区域大部分位于东部地区,海拔带范围900~1200米内的相对平缓的地带。东部区总土地面积3046.38万亩,其中宜农面积139.89万亩,占整个东部区总土地面积的4.59%。土壤共有12个土类,25个亚类,80个土属,149个土种,适宜耐寒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的栗钙土442.3万亩,占东部区总土地面积的14.7%。克旗黄芪种植区域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土壤质地多为清壤和中壤,透水性透气性良好,不易水土流失,适宜药材的生长。且整个种植区域内没有工业企业,对土壤和水源等没有污染,保证黄芪生产的品质。
水文情况
克旗黄芪种植区域内水系按地形和流向分为外流水系和内流水系两种。外流水系为西拉沐伦水系和滦河水系;内流水系包括内陆河和少量的天然湖泊。地下水依据其赋存条件,可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碳酸盐裂隙—岩溶水、
基岩裂隙水四类,水质纯净,无污染,且水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空气湿度、改善空气冷凉度,对黄芪的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
气候情况
克旗黄芪种植区域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高纬度的地理位置和丘陵草原的地形地貌,该域气候的特点是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有效积温高。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而雨量集中,秋季寒早易冻,冬季漫长寒冷的气候。夏季气候温凉,降水集中,平均气温在15~19℃,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在19~21℃,最高气温可达38℃。克旗黄芪整个生长季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适宜黄芪有效成分积累。该区域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年日照时数在2700~2950小时,
日照百分率为62~65%。多雨的七月份,日照时数可达260~270小时。作物生长期间(4~9月)太阳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35~37万焦耳,光能资源丰富。丰富的光照资源加强了作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克旗黄芪种植区域中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250~540毫米。集中降雨期(6~8月)在260~280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70%。≥10℃积温在2000~2550℃,无霜期80~150天。克旗黄芪种植区域气候白天日照充足,夜间凉爽,日夜温差大,有利于黄芪根部物质充足积累,是适宜克旗黄芪生长发育养分积累所需的生态条件,其产生的干物质含量的质量能满足入药要求,也是克旗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和其它微量元素含量高的主要原因。
历史渊源
自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开始人工栽培黄芪。内蒙古黄芪种植优势明显,许多盟市将黄芪等中药材种植作为特色产业、脱贫产业发展。
2011年,克什克腾旗鑫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克旗高寒的气候特点和旱坡地多的实际,尝试在旱坡地种植黄芪,克服了旱地黄芪抓苗、收获两个难题,实现了机械化耕种。通过人种天养的方法,使黄芪达到了半野生状态,既有效利用了弃耕的旱坡地,也提高了黄芪的药用价值。一株满五年生的仿野生黄芪,市场价是常规种植的五倍。使一年生的黄芪甲苷含量就达到0.078%,超过国家药用标准0.028%。
2017年,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高地农机专业合作社药物基地采用先进技术种植黄芪、防风共计450亩,拉动7户贫困户一起种植黄芪100多亩,辐射带动贫困人数达40余人。
2018年,赤峰市政府发文《“健康赤峰2030”实施方案》,提出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发展黄芪等道地蒙药中药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在重点地区推动建设一批蒙药中药种养植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
生产情况
2017年,赤峰市仿野生种植黄芪面积1.5万亩,克什克腾旗占三分之一。
2020年,克旗黄芪保护规模为年产量300吨。
产品荣誉
202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克旗黄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带,是适宜种植克旗黄芪的区域。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所辖
土城子镇、
新开地乡、
芝瑞镇、
经棚镇、
同兴镇、
红山子乡、
宇宙地镇、
万合永镇共计8个乡(镇)8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1′~118°26′,北纬42°23′~44°15′。
质量技术要求
克旗黄芪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20-01-2798。
1、产地选择:克旗黄芪主要采用的是仿野生栽培,仿野生栽培土地的选择:只要坡度不高于45度的左右旱坡地全部能种植;
选择旱坡地是因为:
1.1、克旗的旱坡地一般只能种植杂粮杂豆、小麦莜麦等旱作植物,该类植物在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等投入量小或没有,对土壤无污染;
1.2、旱坡地完全“靠天吃饭”-等雨,因此对于多年生的黄芪生长缓慢,适宜干物质含量的积累,提高黄芪的品质与质量。
2、品种范围:该地野生黄芪多年自然繁殖的道地栽培种。
3、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过程必须按照《克旗黄芪种植技术规程》操作。克旗黄芪主要采用的是仿野生栽培,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整个生长过程全程无化肥、全部使用有机肥。
仿野生种植的最主要环节之一就是最初始的保苗阶段。一般种植时间选择在6月末至8月中旬的雨季,因为旱坡地没有水源灌溉,只能靠雨季、随雨种植,以利出苗达到保苗目的。
黄芪幼苗长势慢,出苗后要及时除草。第二年注意除草,所有生长季不打药、不施肥。
第三年以后完全进入仿野生状态,对所生长地块进行
封闭式管理,不允许任何人为的行为进行干预,以此来增强黄芪对自然的适应性,达到真正的仿野生目的。只有在这种条件下生产出来的黄芪,才真正体现了“人种天养”,最大积累了克旗黄芪的干物质含量,增强了药性。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黄芪采挖期为4至5年,采收一般秋季在9~10月或第二年春季在越冬芽萌动之前进行采挖,以特制挖药机进行全面深松采挖,挖出直根,不伤不碰。将黄芪根部挖出后,去净泥土,趁鲜切去根茎(芦头),剪去须根,即行暴晒,待晒至六、七成干时,将根理直,扎成小杷,再晒至全干。一般亩产干货300千克,高产的可达350千克以上。
5、贮藏:贮存于干燥通风处,夏季高温季节,黄芪干品易受潮、虫蛀和霉变。贮藏时,库房要通风、干燥,相对湿度60~70%,冷凉(20℃以下),商品安全水分10~13%。
6、包装:所用包装材料塑料编织袋打包,每件50千克。
7、运输:运输工具或容器应具有较好的通气性,以保持干燥,并应有防潮措施,并尽可能地缩短运输时间。不应与其它有毒、有害、易串味物质混装。
8、生产记录:组织生产人员做好栽培管理、病虫害预防、采收及采后的处理记录。使用
农业投入品要建立档案,记录投入品的名称、使用时间、次数、用量、使用方法等。
安全要求:克什克腾旗空气清新,环境条件优越,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土壤条件均达到安全标准及种植中药材GAP规范要求,基地周边无污染的工矿企业。“克旗黄芪”生产严格按照《克旗黄芪种植技术规程》执行,农药使用执行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GB9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专用标识使用
生产经营的农产品来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并具备登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资质和市场开发能力;能够严格按照质量技术规范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具备以上几种条件可以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与持有人签订协议,明确权力义务和使用数量。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及其它规定使用标志,接受当地农牧业部门监督管理。明确地域范围内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克旗黄芪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专用标志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实行公共标识与地域产品名称相结合的标注制度。专用标志的使用具体依据《
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和《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执行: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持有人“克什克腾旗经济作物工作站”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①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②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④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2、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①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①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②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③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4、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6、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