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莉丝汀·拉德-富兰克林
美国心理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
克莉丝汀·拉德-富兰克林 Christine Ladd-Franklin 1847.12.01-1930.03.05,美国心理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她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温莎(Windsor),因肺炎逝于美国纽约市。
童年
她是家里三个孩子中的长女。父亲是纽约市的一位成功的商人,母亲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在拉德-富兰克林 6 岁时全家迁往康涅狄格州的温莎。
12 岁时母亲因肺炎去世。然后她搬到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跟她奶奶同住。
她在马萨诸塞州的卫斯里学院度过了两年,1865 年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
毕业后她说服家人进入瓦瑟学院,但第一学年即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后在纽约尤蒂卡(Utica)任教及在姨妈支持下才得以继续学业,1869 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大学期间,她受到女天文学教授米歇尔(Maria Mitchell)的影响对科学及数学产生兴趣,同时也参加了许多女权演讲活动。毕业后她本打算从事物理学研究,但在当时,妇女被禁止进入实验室,她只能选择无需仪器的数学。
大学毕业
毕业后的 9 年内,她分别在宾夕法尼亚州、马萨诸塞州和纽约的中学教授科学和数学,并且出版了数篇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
1878 年,她以非正式学生的身份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该校研究生院当时不对女性开放),她是进入该校的第一位女学生。
在这里,她形成了对于符号逻辑的兴趣,并于 1883 年在皮尔士 [1] 的指导下以逻辑代数为主题完成了学位论文。
但直到 44 年后,即 1926 年,她方才获得她的博士学位。
人生高潮
1882 年,她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学系教员菲比安(Fabian Franklin)结婚。
1887 年,她最为知名的色觉理论发表在美国心理学期刊上。
1891-1892 年,她随丈夫到欧洲度假,并在德国哥廷根的 G.E.缪勒实验室继续她的视觉研究。当时,妇女不能进入德国大学学习,但在她不断请求之下,缪勒最终答应她进入自己的实验室。当她第二次独自赴德时,她已经被允许进入 H.赫尔姆霍茨的实验室并且参加柯尼希教授(Arthur Konig, 1856- 1901,赫尔姆霍茨的学生)的讲座。她拒绝赫尔姆霍茨和柯尼希的三色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色觉理论,
1892 年,在伦敦召开的国际心理学会议上,拉德-富兰克林介绍了自己的理论。
1893 年,她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交涉,希望执教于该校,但遭到拒绝,但她努力工作,希望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改变立场。
1901-1905 年,她在 J.鲍德温主编的《哲学与心理学辞典》任副主编。
1904-1909 年获准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举办每年一度的培训班。
1910 年菲比安获得纽约晚邮报副编辑一职,全家迁往纽约。拉德-富兰克林则继续她的视觉研究,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兼职(1912-1913年)。
1913 年,她在克拉克大学及哈佛大学任教。
1914 年执教于芝加哥大学。
成就
拉德-富兰克林最为著名的理论是她的色觉理论。其理论基于 F.唐德斯的四原色理论。她设想,在许多条件下,当视觉产生时,白色受体对视觉是首要的,特别是在很暗的光线下或在视网膜的边缘上。她指出,有些白色受体经发展变成蓝色受体,而有些则变成黄色受体;然后有些黄色受体逐渐变成红色受体,而有些则变成绿色受体。一个基本的现象是蓝色和黄色看起来要比红色或绿色离视觉中心远一些,可是拉德-富兰克林没有能够解释为什么红色视觉和绿色视觉的界限不相等,或者为什么蓝色视觉和黄色视觉的界限不一样。虽然拉德-富兰克林的理论和 E.海林的四原色理论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但目前最为人们所接受的是杨 - 赫尔姆霍茨的用于解释视网膜色觉的三色理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7 10:35
目录
概述
童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