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纳河(Krishna River),旧称吉斯德纳河(Kistna River),为印度南部河流。源出
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邦境内的西高止山区,源头在离西海岸不远的默哈伯莱什沃尔(Mahabaleshwar)古镇附近。向东流至瓦伊(Wai),再转向东南流经桑格利(Sangli)至卡纳塔克(Karnataka)邦边境;该河在此转向东,以不规则的途径流经卡纳塔克邦进入安得拉邦。克里希纳河(
奎师那河)再度先後转向东南和东北,然后向东流至
维杰亚瓦达(Vijayawada)进入三角洲,注入
孟加拉湾,全长约1290千米。
河流信息
克里希纳河有大片肥沃三角洲,与哥达瓦里河三角洲相连。不可通航但有灌溉之利,在维杰亚瓦达筑堰控制三角洲灌渠网的水流。河水靠季风带来的雨量补充,全年水量变化大,限制灌溉之利用。最大的支流为
皮马河(Bhima)与栋格珀德拉河(Tungabhadra),后者在哈斯佩特(Hospet)有一水坝,1957年建成以作为蓄水库和供给电力。
克里希纳河昔称基斯特纳(Kistna)河,位于
印度南部,是印度的大河之一。一名“吉斯德纳河”或“奇斯特纳河”。发源于
马哈拉施特拉邦境内的西高止山脉,源头在默哈伯莱什沃尔山附近的牛嘴峰。河流先向东流,然后折向南流经
卡纳塔克邦,再转东流入安得拉邦,最后蜿蜒流入河口三角洲,在默吉利伯德讷姆附近注入孟加拉湾。河流全长1400千米,流域面积25.9万平方千米,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1730立方米/秒。流域地理位置为东经73°-83°,北纬12°-18°。上游河道曲折,多沙洲、岛屿。北侧最大支流比马河,南侧最大支流通加巴德拉河。中、下游有灌溉航运之利。下游在维贾亚瓦达以下形成三角洲,河口段与戈达瓦里河三角洲相连,构成复合三角洲。
克里希纳河河网密布,支流众多,且大都集中于上游。比较大的支流有戈伊纳(Koyna)河、卡德布勒帕(Ghatprabha)河、默尔布勒帕(Malprabha)河、栋(Don)河、比马(Bhima)河、巴拉尔(Palar)河、栋格珀德拉(Tungabhadra)河、丁迪(Dindi)河以及穆西(Musi)河等。
其中栋格珀德拉河是其最大支流,全长643.6千米,由栋格(Tunga)河、珀德拉(Bhadra)河、沃勒达(Varada)河以及赫格里(Hagari)河组成,整个流域面积6.96万平方千米。
流域特征
克里希纳河流经印度中南部马哈拉斯特拉(占26.8%)、卡纳塔克(占43.8%)和安得拉(29.4%)三个邦,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高山、高原,东部为低洼平原。流域地处热带,受海洋影响,气候属于热带季风型气候,冬季温暖,气温在15-25℃之间;夏季炎热,温度高达30℃以上。
流域干、湿季节明显,每年6-9月为湿季,降雨量充沛;10-5月为旱季,雨水稀少。流域全年平均降水量500mm以上,其中西部高原地带雨量不足200毫米,因此雨量大多集中在东部平原地带。
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730立方米/秒,实测历史最大流量3000立方米/秒,年输沙量9700万吨。
克里希纳河流域水资源不丰富,且大多集中于东部,西部水量不足,但水能蕴藏量达200万千瓦以上。在西部高山峡谷地带,最大可利用落差达150米。
河流利用
克里希纳河水量不足,且水量分配不均。但印度政府已在该河干、支流上修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和灌溉工程。
克里希纳河流域可开垦土地和可播种面积分别占流域面积的78%和60%,而克里希纳河现有水量只能满足75%的需求,在雨季有富余,旱季则严重不足。为此,印度政府对克里希纳河进行了长期的用水规划,采取的措施有:
⑴修建
抽水蓄能电站。印度政府决定利用现有的水库和修建新的水库,对湿季多余的水量进行抽水蓄能,一方面对水量进行调节,另一方面增加水能蕴藏量,这样既满足了供水季节需求,又能充分利用水能。
⑵进行远距离调水。印度南部的第一大河-哥达瓦里河水量富足,且流域高程较高,便于向克里希纳河流域引水。因此印度政府计划修建一系列引水渠,将戈达瓦里河的水引入克里希纳河,以解决克里希纳河供水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