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6月17日,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出生于法国巴黎。他在七岁的时候便能够演奏音乐,后来进入
巴黎音乐学院进行学习。虽然在音乐上颇有天赋,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在电影上发展事业。一开始他只是到叔叔杰克斯·佩琳的电影公司做些剧本创意的工作,后来慢慢开始自编自导一些小片。
2002年,自编自导个人首部短片《墓地》,该片改编自同名小说;同年,担任纪录片《
大自然的翅膀》的制作人。
2004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该片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马修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入围第5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非英语片奖、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他凭借该片入围第30届凯撒奖最佳导演奖。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运用大量的视听语言,将孩子们由最初的顽劣不公到最后以歌唱的形式将爱展现,通过镜头语言与音乐结合,将影片的叙事及主题得以展现。该片另一个艺术特色就是人物形象的对比,既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对比,也有一个人改变前后的对比,编导克里斯托夫·巴拉蒂使用这种对比的叙事手法将电影的主题剖析得更为深刻,观众在对比当中感受爱与恨的力量,善与恶的结果。同时,他选择了主导色彩,主观的营造出先冷色调后暖色调的视觉气氛,通过色彩的变化与对比将故事进行叙事(《传播力研究》、《电影文学》综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