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提尼(希腊文 Κλεισθένης 、英文 Cleisthenesis、Clisthenes or Kleisthenes,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雅典城邦著名
政治改革家。公元前509年联合平民推翻贵族统治,并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人物生平
家族背景
克里斯提尼(希腊文 Κλεισθένης 英文 Cleisthenesis、Clisthenes or Kleisthenes)是古代
雅典政治家,属于被诅咒的
阿尔刻迈翁家族。
他因为前510年担任
执政官,前509年担任首席执政官开始对雅典的政治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其建立在民主的基石上而为人所知。他的外祖父是僭主西库翁的克里斯提尼,父母分别是墨迦克勒斯和阿佳丽斯特(Agariste)。
革命历程
他在家族的支持和
斯巴达人的帮助下推翻了
庇西特拉图之子
希庇亚斯对
雅典的统治。
然而在独裁政权倒台后的
权力真空中,他又面对著伊萨哥拉斯(Isagoras)的挑战。后者抢得先手,于公元前508-507年成为执政官;而克里斯提尼则以改革的方案赢得了大众的支持。伊萨哥拉斯见势向
斯巴达国王克莱奥梅尼一世寻求支援以流放克里斯提尼,得到了回应。
后者派出一小支军队,重申了阿尔刻迈翁家族的诅咒,迫使克里斯提尼及其支持者流落他乡,而伊萨哥拉斯则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攫取了政权。他试图建立
寡头统治,并寻求解散议会。此举遭到议会的强烈抵制,而后者也受到雅典人民的广泛支持。伊萨哥拉斯及其幕僚被迫逃奔
卫城,在那里被围困了两天。而他们终于在第三天投降,交出权力。如此克里斯提尼得以被召回,重新掌握权力并继续他的民主改革。
改革举措
建立十个地区部落
他首先撤销了四个传统部落,因为它们产生于家庭关系,容易导致独裁统治。他将
阿提卡地区分为139个「自治区」(δῆμος),它们被划分到30个「三分区」(trittyes,每个三分区包含三个左右的自治区)和10个Phylai(单数为Phyle,地域部落。可以翻译为「部落」,但并不准确)。每个Phyle由三个「三分区」组成,而它们分别来自城市(asty,即
雅典周边)、海岸(paralia)以及内陆(mesogeia)。
建立五百人议会
他重组了
议会(Βουλη),在
梭伦建立的时候为400名成员,而他改为500人:每个Phyle贡献50人。法庭系统(Dikasteria,
陪审法庭)得到重新组织,每天有200至5000人被选出参与陪审,其中每个Phyle提供至多50人。500人议会的职责是向选民大会提供法案,后者在每年约集结四十次以履行其职责。被提议的法案可能被通过、驳回或者发回议会进行修订。议会选举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原则。
建立十将军委员会
他设立十将军委员会作为最高的军事机构,委员会由十个地区部落各选一人组成,一年一任,轮流统帅军队,其中一人为首席将军。
加强公民大会和民主法庭的活动
根据他的建议,制订了陶片(或贝壳)放逐法,以秘密投票的方式表决流放危害国家的分子,打击贵族顽固分子,防止僭主政治再起。
创建理论
克里斯提尼似乎还创建了
陶片放逐法(又称“
贝壳放逐法”,于前487年首次实施),让民众有权将一位公民放逐长达十年。最早这一制度被设计用来防止对
民主制度的破坏,例如运用于某个有野心成为
僭主的人。然而,被认为具有太多权力的市民很快就成了被放逐的目标人物,例如前485/84年的桑提波斯(Xanthippus)。在这套体系中,被放逐者的财产将会保留,但他本人不允许进入他被放逐时的城邦。
克里斯提尼将这些改革称为「均法」(isonomia)而非「民主」。而他在改革后的生平一直是一个谜,没有任何现存的古代典籍记载。
改革意义
积极影响
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百余年来平民反抗贵族斗争的胜利和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初建。基本上肃清了氏族部落制度的残余,完成了雅典有氏族过渡到国家的整个过程。
首先,改革彻底肃清了
氏族制度的残余,标志着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整个历史过程的最后完成。
其次,改革结束了一个多世纪的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初步确立。
此后,雅典的社会矛盾不再是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了,而是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
古希腊从此进入以雅典为中心的
古典时代。
局限性
一般认为,克里斯提尼的改革在
雅典建立起奴隶主制
民主共和国。因为雅典政体已经兼具“主权在民”,“抽签选举”,“轮番为治”的特点,但这时的民主尚不充分,特别是“
主权在民”这点还不充分,主要是财产法定资格仍然有效,三、四等级公民的政治权力仍受限制,只能出席
公民大会,不能担任高级官职。所以,这时,民主政治尚未完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