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项族平夏部
唐代后期党项部落联盟之一
党项族平夏部,古代西北部落群体。唐代后期党项部落联盟之一。
历史来源
党项族是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最初,他们活动于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曲折北流之处。以游牧为业,不知稼穑;织牛羊毛为屋,以兽皮为衣,以猎物为食;没有文字和历法,以草木的枯荣来计算岁时;崇尚武力,没有法令。唐初,其活动范围扩大至今四川松潘以西地区。部众以姓氏结为部落,互不统属。较大者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强。
后来,地处青藏高原吐蕃强盛起来,不断攻击党项诸部,党项人被迫向朝廷请求内迁。在唐王朝的帮助下,陆续移其部于今甘肃东部、宁夏和陕西北部一带。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仆固怀恩(唐朝著名蕃将)起兵叛唐,并煽动党项、吐谷浑等族叛唐作乱。唐王朝也害怕居地相邻的党项族与吐蕃族相互联络,威胁京城,便采纳了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的建议,将居住在灵州至庆州一带的党项部落迁到银州(今陕西榆林)以北、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以东地区。此后,迁居于银、夏一带的党项族部落被称为“平夏部”。而后为西夏王族的拓跋氏是平夏部里势力最显赫的大族。
向西夏的转变
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年),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助唐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僖宗授以夏州节度使,赐姓李,封夏国公,统辖夏、绥(今陕西绥德)、银、宥(今陕西靖边东)四州之地,正式成为大唐王朝的封疆大吏。从此以后,平夏部拓跋氏首领便世袭此职,长期统辖这一带地方,成为中国西部边境上一支强大的藩镇势力。
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 在这段时期,西夏十分谨慎地处理着与后唐、后晋、后汉等沙陀政权,与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07年建立的辽国,以及与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建立的宋朝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
公元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并派大军攻取回鹘的瓜州、沙州、肃州三个战略要地。
参考资料
西夏皇族拓跋氏家族(上).中国广播网.2008-05-23
党项族的迁徙和定居.中国民族宗教网.2014-05-17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8 16:37
目录
概述
历史来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