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丰花灯
江西修水全丰镇的传统曲艺形式
全丰花灯, 是一种融灯彩、小戏、舞蹈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流行于江西省修水县的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全丰花灯是一种融灯彩、小戏、舞蹈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发源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全丰镇,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中期,土地革命时修水县讲演团将全丰花灯《十二个月花》改编为《十二个月革命歌》宣传革命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其得到很大发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
据传,全丰花灯曲调是由道教音乐派生而成的。花灯《下南京》和道教《颂经》的主音都是徵、羽调式,旋律风格相同,句式结构都是上下两韵五言体。
全丰花灯的源流传说富有传奇色彩。很早以前,有位阴阳先生曹宗哲(《义宁州志》载为曹定喆)看见全丰乡的龙泉塅“山脉巍峨,逶迤起伏,状如蟠龙”。于是,他便带着胞弟曹宗喆来此起业,于双井之间建屋树基,繁衍后代。又有清代嘉庆《义宁州志》载:“西乡太学士、军功六品曹定哲,年八十六,子三,孙十,曾孙十二,玄孙四,五世同堂。”曹定哲的孙子曹西平有子12人,皆唱花灯,号称九把胡琴,兴旺一时。
土地革命时期,修水县苏维埃政府于1930年建立了一个化装讲演团。该团表演的戏曲、歌舞和花灯调,曾用全丰花灯《十二个月花》谱写了《十二个月革命歌》,宣传革命、宣传政策,在湘、鄂、赣边区广泛流传。
新中国成立后,全丰花灯得到很大发展。
20世纪60年代,修水县文化馆干部仿《十月怀胎》唱段,创作了歌颂农业丰收的小演唱《太阳一出照山崖》,此节目在九江市文艺汇演中荣获节目奖。
1979年,修水县文化馆为发掘民间艺术,对全丰花灯进行录音记谱、重新排演。其中传统花灯调《十带货》《六个月花》《下南京》《十个月迎春花》等,在九江市民歌演唱会上被评为优秀节目,演员丁来稳、丁明生得到大会奖励。
主要活动
全丰花灯是江西修水全丰镇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艺术表演活动,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
表演形式是花灯演员装扮成生角、旦角、丑角三个行当,分别穿契合本土特色的服装扮演。演出套路为丑角念白开场,再分别哟呵出旦、生角。随后丑角一手扇蒲扇,一手在后面或用双手推车;旦角则头戴配饰,驾车边歌边舞;生角头戴状元帽,驾马扬长鞭,时而与旦角逗趣,时而与旦角相劝。三位角色方步圆场,边唱边演,边演边舞边耍灯。
主要特色是灯队表演。春节期间,乡村各路花灯云集,从初一发灯到元宵,通宵演唱。此外,民间节日、做寿、上梁、婚嫁,都请来花灯热闹一番。
文化特征
全丰花灯又称“下半本戏”,说唱均用地道的西乡全丰土话,内容多为即兴打诨,器乐多以打击乐为主,有云锣、锣、小鼓、钹等,有时也以胡琴、笛子、唢呐伴奏。开场、前奏、间奏节奏相同,唱词多用“嘞”“哟”等衬词。
全丰花灯的音乐曲调属小调体系,系“灯歌”体裁,曲式结构多以“单曲体”形式为基础,专曲专用,曲调名即曲目名。如在《桃妹饮酒》中,三乐句的单乐段aa型,简单纯朴,具有叙事性。其调式调性以徵调式、羽调式居多,商调式、角调式相对较少,强调主音上行的第五级音,与全丰当地方言联系密切。全丰花灯的曲目,情节简单,常以单篇独立存在,但在连场演出时便组成一套故事,如花灯大连唱等。其中,有体现在外打拼不易的《下南京》《带货》《六个月种花》《卖杂货》等;有叙说美好爱情故事的《拜新年》《打戒指》《十个月摘花等郎来》《十爱姐》等;也有反映家庭情感问题的《挑妹饮酒》《交情》《反情》等;有讲述夫妻忠贞情义的《下麻城》《劝夫》等;有咏花吟春抒发情怀的《十月莲》《十个月逢春花》《十二个月花》;有歌颂劳动,歌唱美好生活的《十二个月采花》《桃妹饮酒》;还有祝福吉祥的《接状元》《十月怀胎》《拜寿》等。
传承保护
传承状况
全丰镇有二十余支花灯队,最活跃的是塘城街(镇所在地)、龙泉段、黄沙段、绿豆窝、黄袍冲、杉树坪、上源等地。每支花灯队均有锣鼓、服装、道具等设备,演员最小的16岁,年长的七十余岁,皆有一定的演唱表演能力。龙泉段一千二百多号人,70%的人都会唱花灯,可见普及程度。现在主要传承人曹泽民,祖宗三代都唱花灯。
传承人物
戴水平,男,汉族,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全丰花灯,序号:005-2991,申报地区:江西省修水县。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修水县文化馆获得“全丰花灯”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全丰花灯项目保护单位修水县文化馆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修水县红色基因与文化传承发展中心。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6年11月14日,九江修水县于9日举办第二届花灯艺术节。
重要展览
2019年9月22日,修水全丰花灯和都昌鼓书演出队伍应邀赴抚州市参加江西省第二届农民丰收节非遗展示展演。
参考资料
全丰花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44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