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参为第三纪
孑遗植物,也是珍贵的
中药材,在中国药用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挖,资源枯竭,全参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古代的山西上党全参早已绝灭,东北全参也处于濒临绝灭的边缘。
多年生草本;主根
肉质,
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根状茎(芦头)短,上有茎痕(芦碗)和芽苞;茎单生,直立,高40~60厘米。叶为
掌状复叶,2~6枚轮生茎顶,依年龄而异:1年生有3小叶,2年生有5小叶12枚,3年生23枚,4年生3~枚,5年生以上4~5枚,最多的6枚;小叶3~5,中部的1片最大,卵形或椭圆形,长3~12厘米,宽1~4厘米,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上面沿中脉疏被刚毛。
伞形花序顶生,花小;花菩钟形,具5齿;
花瓣5,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花药球形;于房下位,2室,花柱1,柱头2裂。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
肾形,成熟时鲜红色;种子2,扁圆形,黄白色。
全参喜阴湿冷凉
气候,1月平均温-23---5℃,7月平均温20--26℃,耐寒性强,可耐-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要求昼夜温差小的森林环境,积温2000--3000℃,无霜期125--150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5--6.2。多生于以红松为主的
针阔混交林或
落叶阔叶林下,郁闭度0.7--0.8。主要树种有
红松、
地锦槭、
糠椴、
裂叶榆、
黄檗、
蒙古栎、
五味子、辽东葱木等。全参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6~7月,果期7~8月。
在平原地区地农田栽培全参,须选地势高、土质疏松肥沃、保水力强、排水良好的土地。若以一般农田为栽培用地时,前茬以
玉米、
谷子、
豆类、
小麦较好;也可在春季播种玉米、豆类,夏季翻压作绿肥,均施入1/3腐熟猪粪、腐熟落叶、
绿肥(大豆秆节)、
饼肥,1/3草炭,若土质严紧再加入适量细砂,与1/3畔面上反复翻拌3次,使之均匀,然后做成高畦。在拌土时应于每平方米施入过磷酸钙0.01~0.025千克以增加肥力,或每平方米施入猪粪2.5千克,老房土1千克,
豆饼、
过磷酸钙各0.5千克,与畦土拌匀。
山坡地栽培全参,应选择坡度为5~25度高燥的缓坡,台地、山地一般20~30度为宜。坡度过大作业不方便,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宜选腐殖质较厚(13厘米左右)的
土壤,有条件也应施入一定量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