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国家民委、文化部、广电总局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宴会
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国家法定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由国家民委、文化部、广电总局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迄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已成功举办三届。历届文艺会演期间,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都出席了开幕式、闭幕式,观看部分演出,并接见了演职人员。
第一届
于1980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举行,整整进行了1个月。上演的节目有278个,共演出109场,观众约达16万8千多人次,包括8个国家的文艺家的观摩。会演期间,为了促进各民族的文艺繁荣和文艺交流,召开了学习评论会18次,学术报告会5次,学习节目活动12次,还组织代表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参观中南海和游览首都名胜等活动。
主持这次会演开幕大会的是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国务院副总理杨静仁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文化部黄镇部长致闭幕词。会演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参加会演的全体代表,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文艺工作的关怀与重视。
这次会演,不仅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代表和节目参加演出,而且尚未最后确定民族识别的苦聪人、夏尔巴人、僜人,也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参加了会演。在演出活动中,各民族都使用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并且都有代表上了大会主席台。这生动地体现了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因此,可以说,这次会演不但是民族艺术交流的盛会,也是各民族感情交流的盛会,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国内各民族大团结的盛会。
这次会演演出的节目,绝大部分是新近创作的,一部分是新发展的或者经过重新整理加工的传统艺术节目。这些节目的题材多样,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较广泛,并且都具有本民族的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方色彩。
四川凉山彝族的《喜背新娘》和云南彝族的《铜鼓舞》,这是公认利用传统形式表现新内容成就较突出的节目,在推陈出新上,都有独到之处。舞蹈《喜背新娘》,虽采用的是传统形式,但从内容到主题跟原来有很大的不同,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彝族青年一代已摆脱了老一辈在婚姻上的哀怨,而是欢乐、诙谐地追求着自由幸福的未来。“铜鼓舞”在我国云南地区广泛流传,历史悠久,特别是居住在文山境内的彝族群众,每年正、二月间在传统的打公节上,成群结队地跳“铜鼓舞”为乐。十年浩劫中当“四旧”被禁,群众极为苦闷。《铜鼓舞》充满了热烈欢快的节奏,在复活古老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赋与了新的内容。
延边朝鲜族舞蹈《分配的喜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巧妙地利用传统形式,展现了落实农村政策以后,出现的新情绪、新面貌,整个表演充满了喜剧风格和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宁夏的花儿歌舞剧《曼苏尔》,取材于回族的民间传说,广泛地采用当地民歌花儿的韵律和格式,吸收了相近民族的舞蹈语汇,大胆地利用和改造宗教音乐,在尊重回族的传统和习俗的前提下,创造出有相当浓厚的民族色彩的大型歌舞剧,内容、情节、歌曲、舞蹈,以及美术,都令人耳目一新,被誉为西北地区继《丝路花雨》之后的又一颗明星。
第二届
于2001年9月15日至25日举行,历时10天,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港澳台地区、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共计37个代表团的3000多各民族文艺工作者分三轮会聚北京,在城区的16个剧场同时上演包括歌舞、舞蹈诗、乐舞、音舞诗画、综艺晚会、风情歌舞剧、交响乐、歌剧、音乐会、舞剧、扬剧、京剧、话剧、儿童剧、曲艺、黄梅戏、维吾尔族歌剧、藏戏等艺术形式的42台优秀剧(节)目,部分剧(节)目还将赴北京市的社区文化广场、厂矿、部队、院校和农村进行慰问演出。
同1980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相比,这届会演的演出规模扩大,精品迭出。在为期10天的汇演 中,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总政治部的文艺工作者,表演了40余台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强烈时代气息的剧(节)目,从不同侧面 展示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第三届
于2006年从9月5日至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据悉,这台精彩的《和谐中华》将有1200多名各族演员参演。而从次日起到月底,来自祖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同胞和解放军在内的56个民族、3000多名演职人员带来的33台大戏将在京城的各大剧场陆续上演
本届文艺会演开幕式《和谐中华》,由参加本次文艺会演的部分作品、民族地区原生态节目和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央民族大学的优秀节目荟萃而成。参演人员达到1200多人。据悉,在《和谐中华》的开场舞中,演员们穿着200多套靓丽的民族服装轮番登场,原汁原味儿的搭配元素,焕然一新的现代风格,着实让人眼花缭乱,更像一场民族服装秀。整体汇演活动的主题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来自祖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同胞和解放军在内的56个民族、30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演出剧目33台,演出场次71场。根据专家委员会的意见,组委会确定了10台精品节目进行市场运作和重点推介。随着原生态艺术的复苏兴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组委会还专门设立了原生态组合演出专场,邀请青歌大赛原生态组中获奖演员参演。
此外,本届文艺汇演还将对整台剧目颁发汇演大奖和优秀剧目奖,对节目和演员颁发优秀节目奖、优秀演员奖、优秀新人奖,还将颁发组织奖和特别奖。
第四届
于2012年6月7日至7月6日举行,来自全国各少数民族的6700多名演职人员在北京展演41台优秀节目。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总政治部、港澳台都有剧目参演,首次实现了“全家福”,共有41台剧目参加此次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演出92场,包括藏戏、京剧、黄梅戏、歌舞等曲目。贵州代表团将有两台节目参演,大型民族舞剧《天蝉地傩》于6月13日、14日晚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出,大型田野民间歌舞集《原色》于6月23日、24日在北京国家话剧院演出,此外,贵州于6月26日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影剧院进行一场慰问演出。
绚丽多姿的舞蹈《凤舞蝶飞》拉开开幕式文艺晚会《盛世中华》的帷幕。整台晚会由“天歌云舞”、“锦绣家园”、“吉祥神韵”3个篇章组成,少数民族演员满怀激情载歌载舞,展示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的蓬勃活力。群舞《山谷木屐》、组舞《节日欢歌》、儿童歌舞《五彩传说》、原生态独唱《山歌》、琵琶歌《大家来把老人敬》、杂技《边寨鱼水情》……一个个富有民族韵味的节目明快奔放、异彩纷呈,形象表达了少数民族同胞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生动反映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喜人景象,充分展现了各族儿女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携手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最后,藏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蒙古族演员一同唱起歌曲《我们共同的家》,各族演员伴随着激扬的旋律尽情欢舞,把晚会推向了高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3 07:17
目录
概述
第一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