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是由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中视剧城文化传媒(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天星亿源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袁大举、付宁编剧,
付宁执导,
秦海璐、
吴刚、岳秀梅等人主演的家庭剧情剧。
北京一个小院里住着三户人家:木匠王满堂、寡妇刘姐、医生老周。木匠王满堂为接下一桩工程跟吕爷展开争夺,虽然拿下这单大活却欠了债,惹得老婆大妞吵闹不休。眼见要被抄家,王满堂走进绝境。幸亏北京解放,他才逃过大难。眼看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可孙子却让他挠破了头皮。寡妇刘姐指望儿子福来有出息,可福来偏偏娶了鼓书艺人,这让刘姐人前抬不起头。解放后,因儿媳不能生育,婆媳矛盾不断。为刘家解难的同院老周让刘姐心里起了波澜。“右派”老周不想连累她,跑到了大西北,两人开始了一段曲折的感情历程。这三户从旧中国走过来的人家,经历六十年的风雨之后,终于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晚上重聚小院,他们仰望着天上升起的焰火,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1:秦海璐在剧中饰演妇女主任刘翠兰,这个角色需要
秦海璐从36岁演到93岁,这也是秦海璐第一次演年龄跨度这么大的角色。
3:
叶静和秦海璐在剧中饰演一对母子,而提到两人演母子是否会很尴尬时,叶静直言:“当然会,最初就算不拍戏我俩面对面都会笑,拍摄的时候更是看着对方一个动作便笑场,不过后来慢慢好多了。”
4:在剧中,
吴刚与爱人
岳秀清首次出演荧屏夫妻,在剧组岳秀清除了演戏,最大的事情就是照顾吴刚生活起居。
《全家福》改编自作家
叶广芩的长篇同名小说。2005年该小说被搬上了北京人艺的舞台,演出超过百场,成为了人艺的保留剧目。这部电视剧则是在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和话剧相比,48集的电视剧内容和情节都有扩充,并且将古建行业与历史、家庭伦理等多种题材进行了融合。
《全家福》由
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拍摄。在电视剧的拍摄过程中,剧组参考了大量的古建资料,并且对古建经典、行规、行话、仪式以及匠人们的生活、工作场景等进行了还原。
《全家福》以平常事来展现寻常百姓的美好情感,没有刻意制造跌宕起伏的悬念和浓墨重彩的冲突,叙事强调亲历者对历史和变化的见证,像文革这样的重大历史阶段,也只是当作故事背景,因此这部电视剧显得接近生活,有地气。该剧从解放前讲到了解放后,通过细微见著,反映社会、家庭的思考史,传递出民族精神和道德观念。(
新华网评)
《全家福》将
新中国成立、
抗美援朝、反右、
大跃进、文革、
改革开放、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等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有机的串联。通过人物的悲欢离合、命运起伏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可谓是一部平民的编年史。全剧语言风趣幽默,于柴米油盐、喜怒哀乐之间凸显了老百姓积极向上、乐观友善的生活态度与处世哲学,仿佛一幅老北京的世俗风情画。(《
光明日报》评)
该剧对于细节的打造格外讲究,最典型的就是京腔京韵的台词。剧中人物在解放前逢人就招呼“爷”、“您哪”,窄窄的街道上糖葫芦叫卖声也此起彼伏。主演吴刚、岳秀清夫妇是北京人艺演员,吐词清亮高扬、语气舒缓柔和,秦海璐主演过话剧《
四世同堂》,她与岳秀清的对话句句都带着机锋,诙谐却不流俗。正是这些小细节让市井的风光和民风民俗跃然而出。(《
北京晨报》评)
《全家福》是一部暖人心的优秀电视作品,它的整个故事情节温暖细腻,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淳朴真挚的亲情、爱情与友情。剧中的人物塑造饱满鲜明,三个主要角色——王满堂、大妞、妇女主任刘婶,分别由吴刚、岳秀清和秦海璐扮演,三位演员不仅台词功底扎实,表演也自然流畅。(《光明日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