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投影技术(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属于
3D技术的一种,原指利用干涉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
三维图像的技术。而后随着科幻电影与商业宣传的引导,全息投影的概念逐渐延伸到舞台表演、展览展示等商用活动中。但我们平时所了解到的全息往往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全息投影,而是使用
佩珀尔幻象、边缘消隐等方法实现3D效果的一种类全息投影技术。
历史发展
1947年,英国
匈牙利裔物理学家丹尼斯·
盖伯发明了全息投影术,他因此项工作获得了1971年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它的一些科学家在此之前也曾做过一些研究工作,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的问题。全息投影的发明是盖伯在英国BTH公司研究增强
电子显微镜性能手段时的偶然发现,而这项技术由该公司在1947年12月申请了专利(
专利号GB685286)。这项技术从发明开始就一直应用于
电子显微技术中,在这个领域中被称为电子全息投影技术,但由于光波的
相干性与大强度光源等问题的限制,全息投影技术一直到1960年激光的发明才取得了
实质性的进展。
第一张实际记录了三维物体的光学全息投影照片是在1962年由
苏联科学家尤里·丹尼苏克拍摄的。与此同时,美国密歇根大学雷达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艾米特·利思和尤里斯·乌帕特尼克斯也发明了同样的技术。尼古拉斯·菲利普斯改进了光
化学加工技术,以生产高质量的全息投影图片。
全息投影可以分为如下若干类。透射全息投影,如利思和乌帕特尼克斯所发明的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向全息投影胶片照射激光,然后从另一个方向来观察重建的图像。后来经过改进,彩虹全息投影可以使用白色光来照明,以观察重建的图像。彩虹全息投影广泛的应用于诸如信用卡安全防伪和
产品包装等领域。这些种类的彩虹全息投影通常在一个塑料胶片形成了表面浮雕图案,然后通过在背面镀上铝膜使光线透过胶片以重建图像。另一种常见的全息投影技术称为反射全息投影,或称为丹尼苏克全息投影。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使用白色光源从和
观察者相同的方向来照射胶片,通过反射来重建彩色的图像,以重建图像。
镜面全息投影是一种通过控制镜面在二维表面上的运动来制造
三维图像的
相关技术。它通过控制
反射光线或者
折射光线来构造
全息图像,而盖伯的全息投影是通过衍射光来重建波前的。
促使全息投影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就蓬勃发展的关键原因是低成本的
固体激光器的
大规模生产,如
DVD播放机和其他的一些常用设备中所使用的
激光器。这些激光器对全息投影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
促进作用。这些廉价的体积又很小的固体激光器可以在某些条件下与最初用于全息投影的那些大型的昂贵的
气体激光器相媲美,因此使得预算较低的研究者、艺术家甚至业余爱好者都可以参与到全息投影研究中来。
技术原理
全息投影技术(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也称
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
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
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
位相和
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
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
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
全息图,或称
全息照片。
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象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
激光照射下,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
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
视觉效应。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
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
延伸分类
全息技术可细分为光全息技术、
数字全息技术、计算全息技术、微波全息技术、反射全息技术、声全息技术等等。应用在显示、测量、加密、识别等各个领域,我们常见的传统全息技术即为光全息技术。
特点介绍
相关3D技术
空气投影和
交互技术:在美国麻省一位叫ChadDyne的29岁理工研究生发明了一种空气投影和交互技术,这是
显示技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可以在气流形成的墙上投影出具有交互功能的图像。此技术来源海市蜃楼的原理,将图像投射在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上,由于分子震动不均衡,可以形成层次和
立体感很强的图像。
激光束投射实体的
3D影像:这种技术是利用氮气和氧气在空气中散开时,混合成的气体变成灼热的浆状物质,并在空气中形成一个短暂的3D
图像。这种方法主要是不断在空气中进行小型爆破来实现的
360度
全息显示屏:这种技术是将图像投影在一种高速旋转的镜子上从而实现
三维图像。
边缘
消隐技术:我们在
春晚、演唱会、舞台上看到的“全息”技术基本就是此类技术,将画面投射到「全息」膜上或者反射到「全息」膜上,再利用
暗场来隐藏起全息膜,从而形成图像悬浮在空中的效果。
旋转
LED显示技术:这种技术利用了
视觉暂留原理,通过LED的高速旋转来实现平面成像,但由于
LED灯条在旋转时并非密不透风,
观察者依然可以看到灯条后的物体,从而让观察者感觉画面悬浮在空中,实现类似3D的效果。
误区相关
全息的概念在国内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科幻电影里看见漂浮在空气中的显示器,常被大家称为「
全息显示」;既然「全息」的群众基础这么好,很多商家在宣传透明显示和
3D显示相关技术的时候都会加一个「全息」的艺名,例如阿里巴巴上卖的投影「全息」膜;例如
科技展厅内常见的金字塔「全息」
展示柜,甚至如
微软的
HoloLens也只是双目立体
虚像显示,而非「全息」显示器(虽然有光波导和光栅部件),因此导致国内对「全息」的认知有着普遍的误解。而事实上当我们需要判断看见的「全息」投影是否是真正的全息时,只需知道有无
全息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