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开镇,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榕江县,地处榕江县南部,东邻
古州镇,东南靠从江县
东朗乡,南和西南连
计划乡,西与西北接
定威水族乡,北邻
平江乡,东北接古州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政府23千米。总面积236.0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八开镇户籍人口22868人。
历史沿革
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古州厅后,划为南路苗寨,置八开土司,驻土司讯弁官,都江设讯。
民国三年(1914年),直属县。
民国六年(1917年),属南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6月,分置八开镇和腊酉、高随、都江3乡,属三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置八开、腊西发联保,属五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腊西发联保改名腊西联保。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分置八开、大有2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八开乡并入定威乡。
1950年11月,沿袭民国建制,属定威乡。
1951年,属八开区。
1953年,复置八开、大酉2乡。
1954年,分置八开、大有、高中3乡,属八开区。
1955年,分置八开、大有2乡。撤高中乡、辖地分别并入八开、大有两乡,属八开区。
1958年,成立飞跃公社,属八开区。
1959年,分置八开、大有管理区,属八开公社(区级大公社)。
1961年,分置八开、大有公社管理委员会,属八开区。
1963年,八开公社增置摆水、摆辽2生产大队;大有公社析出加宜、摆勒、九秋3生产大队置加宜公社管理委员会,属八开区。
1983年7月,大有公社更名腊酉公社。
1984年,复置八开、腊酉两乡,属八开区。
1992年2月,撤区并乡建镇,腊酉乡并入八开乡。
2016年1月14日,撤销八开乡建制,设置八开镇,撤乡设镇后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1年,废保甲制建行政村
1958年,辖21分社。
1992年2月,辖17行政村、1街道居民委员会、107村民组、1街道居民组。
2011年末,辖八开1个社区,八开、摆水、高同、高随、党央、亚类、庙友、格拢、摆辽、常寨、摆列、高雅、腊酉、都江、分懂、摆柳、摆奶17个行政村;下设1个居民小组、107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八开镇辖3个社区、1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八开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八开镇地处榕江县南部,东邻
古州镇,东南靠从江县
东朗乡,南和西南连
计划乡,西与西北接
定威水族乡,北邻
平江乡,东北接古州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政府23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0.0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2千米,总面积236.0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八开镇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边缘地带,位于月亮山腹地,地势为南北低、中西高,地形分为低中山、低山。主要山脉有月亮山、孔明山,境内最高点为引留坡,海拔1162.5米;最低点水面线位于分懂村响水洞,海拔约250米。
气候
八开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均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有明显的季风性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低气温-5.8℃;极端最高气温39.5℃。生长期年平均210天。无霜期年平均320天,最长达345天,最短为312天。0℃以上持续期360天(一般为1月20日至12月30日)。极端年最大雨量1800毫米(199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7月。
水文
八开镇境内河道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241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流都柳江,乡境内总长约35千米;二级河高雅溪,境内总长16千米,流域面积约60平方千米;三级河乌娘溪,总长20千米,流域面积51平方千米;高晒溪总长6千米,流域面积近15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八开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旱灾、火灾、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年均发生2次,主要发生在5~8月,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0年6月21日,灾情主要集中在八开村,洪水导致八开村河边街进水,损失惨重。
自然资源
八开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铅锌,主要分布在分懂村,矿体产于断层破碎带中,矿体长100~1000米不等,厚0.5~2米,含铅5%~10%,锌8%~20%,预测远景资源量在5万~6万吨。
2011年,八开镇有耕地面积2.6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48万亩,林地面积27.09万亩。
人口
2011年末,八开镇辖区总人口2125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14人,城镇化率7.1%。另有流动人口1024人。总人口中,男性1.11万人,占52.2%;女性10150人,占47.8%;14岁以下4124人,占19.4%;15~64岁1.51万人,占71.1%;65岁以上2016人,占9.5%。总人口中,以苗族为主,达1.52万人,占71.5%;另有侗、水、布依、瑶等少数民族,共5045人,占23.7%。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苗、侗、水3个民族,其中苗族1.52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5.2%;侗族2782人,占13.8%;水族2186人,占10.8%。汉族1041人,占4.9%。2011年,八开镇人口出生率11.37‰,人口死亡率3.52‰,人口自然增长率7.8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8人。
截至2019年末,八开镇户籍人口2286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八开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862元。2011年,八开镇财政总收入424万元,比上年增长4.9%。
截至2019年末,八开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农业
2011年,八开镇农业总产值6165万元。
八开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693吨。水稻产量5163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油料作物、蔬菜。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760亩,产量271吨,其中花生61吨;蔬菜种植面积3015亩,产量2560吨。
八开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348头,年末存栏4348头;羊饲养量304只,年末存栏304只;牛饲养量2802头,年末存栏2802头;家禽饲养量1.97万羽。2011年,主产肉类178.2吨,其中猪肉85.88吨,牛肉75.6吨,羊肉1.785吨,禽蛋78.71吨。
截至2011年末,八开镇累计造林1.99万亩,其中防护林1.53万亩,经济林1165.5亩,竹林3357.15亩,林木覆盖率74.71%,活立木蓄积量161.94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1911亩,产量1323吨,主要品种有脐橙、葡萄、杨梅、梨等,其中
脐橙365吨,葡萄10.3吨,杨梅10.3吨,梨174.6吨。
金融
2011年末,八开镇有2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9183万元,比上年增长19.5%;人均储蓄454元;各项贷款余额59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
电信业
2011年,八开镇电信业务收入48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八开镇有小学4所,教学点12个,在校生2001人,专任教师10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初中1所,在校生706人,专任教师4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5%,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八开镇教育经费达39.45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9.45万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八开镇有广播喇叭30只,入户率60%,通响率60%。2011年底乡政府所在地开通有线网络电视,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00户。
2011年末,八开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会员30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I个,建筑面积20平方米,藏书43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八开镇有乡卫生院1所;病床2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固定资产总值70.6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1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5555人次,出院病人508人次。
2011年,八开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8.5/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41.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56万人,参合率91.02%;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0.1‰、0.4‰。
社会保障
2011年,八开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9户,人数73人,支出20.2万元,比上年增长52.09%,月人均230元,比上年增长53%;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3人次,支出0.37万元,比上年增长6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48户,人数4694人,支出321.1万元,比上年增长85.9%,月人均57元,比上年增长9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9人,支出3.11万元,比上年增长4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5人,支出1.03万元,比上年增长80%;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694人次,支出16万元,比上年增长56%;农村临时救济45人次,支出2.4万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5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161.8亩,烧毁房屋3间,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7人,现役军人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8万元,社会福利费1.79万元,拥军优属补助5500元,安置费2400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八开镇有邮政代办所1个。电信所1家,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000门,固定电话用户500户;移动电话用户1000户,宽带接入用户276户。
交通
八开镇境内有厦蓉高速公路、321国道、八计公路交汇。
历史文化
因驻地古代称八口井(寨有水井8口),苗语称故开,后各取一字得名八开,乡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