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办公,当年,八角楼的
清油灯光经常彻夜通明,毛泽东不仅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
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还写下了《
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后改名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在井冈山的茅坪村谢氏慎
公祠后面,有一栋赭黄色土砖结构的两层小楼房,这栋小楼就是“八角楼”。
八角楼不是人们所想象中
八角形的楼,而是因为房子的楼上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所以当地群众都习惯地称它为八角楼。
外屋摆放着一张餐桌,墙上悬挂着的是毛主席与贺子珍同志当年的照片。室内的陈列如床架子、桌子、砚台、
油灯、茶几、高背椅、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都是毛主席和贺子珍同志当年在这里居住时用过的原物。
茅坪八角楼是让我梦绕神牵的地方。 从小我就知道八角楼的故事,特别是在文革时期,表现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的大型
歌舞剧《井冈山的道路》的曲子里,我最喜欢“八角楼的灯光”那优美抒情的旋律,是我常常唱的一首歌。
我有幸来到井冈山,第一次亲眼目睹了向往已久的八角楼。八十年前,也就是 1927年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在清油灯下,他老人家披着
毯子抵御深夜的寒气,用一根灯芯来照明,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望着这简陋的房屋,无比的敬仰之情涌上心头,这八角楼那微弱的油灯之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万丈光芒。我们永远无法忘记为革命浴血奋战的先辈们,因为他们的生命早已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中,追怀他们的业绩和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前进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