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风散,中医方剂名。别名八风汤。具有祛风的功效。主治风气上攻,头目昏眩,肢体拘急烦疼,或皮肤风疮痒痛;以及寒壅不调,鼻塞声重。
组成
藿香、白芷、前胡、黄耆、甘草、人参、羌活、防风。
用量
藿香(去土)250克,白芷、前胡(去芦)各500克,黄耆(去芦)、甘草(爁)、人参(去芦)各1千克,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各1.5千克。
用法
上药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薄荷少许,同煎至21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或每服6克,腊茶水调下;小儿虚风,每服1.5克,乳香、腊茶水调下。
功用
祛风。
主治
风气上攻,头目昏眩,肢体拘急烦疼,或皮肤风疮痒痛;以及寒壅不调,鼻塞声重。
附注
附方1 八风汤
处方:藿香(去土)半斤,白芷1斤,前胡(去芦)1斤,黄耆(去芦)2斤,甘草(炙)2斤,人参(去芦)2斤,羌活(去芦)3斤,防风(去芦)3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气上攻,头目昏眩,肢体拘急烦疼,或皮肤风疮痒痛,及治寒壅不调,鼻塞声重;疮疹既发,声音不出,形气俱病。
临床应用:眩晕瘙痒:薛立斋治一人头目晕眩,皮肤瘙痒.搔破成疮,以八风散治之即愈。
出处:《局方》卷一。
附方2 八风散
处方:麻黄1斤,白术1斤,栝楼根10两,甘草10两,栾荆10两,天雄10两,白芷10两,防风10两,芍药10两,石膏10两,天门冬10两,羌活2斤,山茱萸5升,食茱萸5升,踯躅5升,茵芋14两,黄芩1斤5两,附子30枚,大黄半斤,细辛5两,干姜5两,桂心5两,雄黄6两,朱砂6两,丹参6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八风十二痹,退半身不遂,历节疼痛,肌肉枯燥,皮肤瞤动,或筋缓急痛,不在一处,卒起目眩,失心恍惚,妄言倒错,面上疱起,或黄汗出,更相染渍,或燥或湿,颜色乍赤乍白,或青或黑,角弓反张,乍寒乍热。
用法用量:先食酒服方寸匕,每日1次;三十日后,1日2次。
附方3 八风散
处方:菊花3两,石斛1两半,天雄1两半,人参1两6铢,附子1两6铢,甘草1两6铢,钟乳1两,薯蓣1两,续断1两,黄耆1两,泽泻1两,麦门冬1两,远志1两,细辛1两,龙胆1两,秦艽1两,石韦1两,菟丝子1两,牛膝1两,菖蒲1两,杜仲1两,茯苓1两,干地黄1两,柏子仁1两,蛇床子1两,防风1两,白术1两,干姜1两,萆薢1两,山茱萸1两,五味子半两,乌头半两,苁蓉2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补肾治肝。主风虚,面青黑土色,不见日月光,脚气痹弱。
用法用量:酒服方寸匕,1日3次。
出处:《千金》卷七
附方4 八风散
处方:秦艽4分,独活4分,茯神4分,薯蓣4分,山茱萸4分,藁本4分,天雄4分,钟乳(研7日)4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气,风眩,头面风,中风,湿痹,脚弱,房少精。
用法用量:以酒服方寸匕,1日2次。
出处:《医心方》卷三引《耆婆方》。
附方5 八风散
处方:荆芥穗1两,芎1两,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芦头)1两,甘草(炙,锉)1两,麻黄(去根节)1两,人参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头旋,目暗昏眩,肢节疼痛,手足麻木,上膈壅滞,或发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薄荷3叶,煎至7分,去滓温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