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恪靖公主府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硕恪靖公主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城区通道北路62号。公主府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至四十五年间(1697~1706年),是清康熙帝第六女和硕恪靖公主(雍正元年晋封固伦恪靖公主)下嫁喀尔喀蒙古土谢图亲王敦多布多尔济后居住过的府邸。
历史沿革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硕恪靖公主府始建。
清康熙末年,和硕恪靖公主北归库仑(蒙古乌兰巴托境内)。
清雍正元年(1723年),其长子根扎布多尔济尚多尔衮五世孙女和硕格格为妻,其后裔一直居住府内。
民国十一年(1922年),绥远省政府在此创办“国立归绥师范学校”,历时60余年。
1989年,和硕恪靖公主府成为呼和浩特博物馆馆址。
2005至2009年,历经5年全面修缮后重新对外开放,展出面积约1500平方米。
建筑格局
格局
和硕恪靖公主府原占地面积六百余亩,现存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4800平方米,展出面积1500平方米。府邸建筑布局依据中轴对称、前堂后寝之制,构成四进五重院落。
主要建筑为硬山式顶,门廊、石作、砖雕、彩画工艺精湛,既展示了传统建筑的形制与规范,又彰显了公主府的等级与规制。
和硕恪靖公主府采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传统的中轴对称格局,古建正殿、厢房、配房及其他附属房共十九间。公主府分四进五重院落,前有照壁御道,后有花园马场,府门、仪门、静宜堂、寝宫、配殿、朵殿、厢房、后罩房依例分布。
每一院落以正殿为主,左右各有配殿、厢房、耳房,对称布局。中轴线主体建筑有影壁、府门、轿厅(仪门)、正殿(静宜堂)、垂花门、寝殿、禁卫房。其建筑均为汉白玉高台基座,硬山式大木架结构,垂花门为一殿一卷一悬山式结构,墙体砌筑磨砖丝缝,汉白玉石条压角挑檐,戗檐砖雕精巧别致,寓意吉祥。
特色
和硕恪靖公主府是官修建筑,由内务府派员督造,建筑精美,用料考究,工艺精湛,等级也严格按照清代王府的建筑规制,大面积夯筑地基,主要为硬山式建筑。建筑信息保留完整,院中规格最高的建筑为二进院的正殿静宜堂,在清朝(1636年~1912年)是公主处理政治事务、接见官员下属、会见来宾贵客的场所。
文物遗存
正殿内正上方悬挂着“静宜堂”匾额,是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公主成婚第十年,康熙皇帝北巡时,来到公主府为公主亲笔题写的,静宜堂也因此而得名。寝宫位于三进院中轴线上,是五开间,屋内有隔墙,东部为暖阁,也就是公主的卧室;西部为佛堂,供奉着佛龛及佛教的七珍八宝。寝宫内隔扇采用金丝楠木,不上油漆,全部为原木烫蜡。公主侍卫、包衣的后人一直居住在公主府一带,日久形成村落。
和硕恪靖公主“德政碑”现存四通,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境内。清雍正帝册封和硕恪靖公主“固伦恪靖公主”金册,收藏于蒙古国乌兰巴托国家民族历史博物馆。固伦恪靖公主墓葬位于蒙古国中央省额尔德尼苏木汗山之阳。
价值意义
和硕恪靖公主府是清代满蒙联姻的历史见证,是全国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公主府邸。
和硕恪靖公主府是内蒙古地区古建筑群中唯一保存完整的皇家建筑群,有“西出京城第一府”之称,是古代建筑艺术重要的文化载体。
和硕恪靖公主府通过完整的公主府邸原貌展示,真实地反映了清代早期建筑工程技术、生活水平、民族习俗、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清代北部边疆地区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建设边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
文物保护
2001年6月25日,和硕恪靖公主府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和硕恪靖公主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路62号。
交通信息
呼和浩特公交K3路、K5路、2路、63路、80路、84路,公主府公园站下车。(截至2023年3月)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9 16:0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