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
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其引水口至干渠段,修有宽15~20米,高3~5米,长达6公里的引水渠堤。现存郑国渠口、郑国渠古道和
郑国渠拦河坝,附近有秦以后历代重修、增修的渠首、干道遗址,并有大量的碑石遗存。郑国渠修成后,灌溉面积达280万亩,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使秦国从经济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
战争准备。郑国渠首遗址,发现有三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郑国渠引泾进水口。每个暗洞宽3米,深2米,南边洞口外还有白灰砌石的明显痕迹。地面上开始出现由西北向东南斜行一字排列的七个大土坑,
土坑之间原有地下干渠相通,故称“井渠”。郑国渠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实效之显著,在
中国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
公元前236年,秦乘攻取赵的阏与、橑阳、邺、安阳等城,后又大举攻赵,遭到顽强抵抗。赵虽两次打败秦军,但兵力耗损殆尽。秦国西出太行山,突袭赵国邯郸拉开了统一战的的序幕。
赵国和燕国激战正酣,他想将秦国造成的领土损失在燕国身上补回来。这时秦国乘虚而入。赵国急忙命令大将李牧率军南下应敌。
阿育王 Asoka,
印度孔雀王朝君主(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阿育王之名可意译为“无忧王”,是
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他的祖父旃陀罗笈多创立了孔雀王朝,并击败了入侵的
希腊人,他的父亲宾头沙罗巩固了这个国家,并向南扩展了国土,累计攻灭了十六个国家。站在祖父两代的肩膀上,阿育王有着有利的创造更大历史业绩的条件。佛家经典说阿育王从小就有佛心佛性,但他早年的行为并未能体现出这一点。他18岁时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后来在镇压旦叉始罗城叛乱中立下大功,积累了政治资本。公元前236年,
阿育王枕着“护法名王”的尊号离开了他的子民。孔雀王朝的国祚不长,在他死后只延续了半个世纪便告终了,印度又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哈米尔卡在加的斯建起一个基地。加的斯本是腓尼基人的一个殖民贸易中心,到那时已处于
迦太基控制之下多时。他接着向东推进,遭到当地许多土著部落的顽强抵抗。由于他恩威并用,把军事压迫与巧妙外交结合起来,因此成功地征服了西班牙南部的全部民族。有的被彻底打败,有的被争取与迦太基结盟。许多先前与其敌对的武士很快被编入他的军队。在哈米尔卡逝世之时,他的军队已有六万名步兵,八千名骑兵以及两百头战象。部队中半数以上是伊比利亚人。哈米尔卡的女婿哈斯德鲁巴尔(人称“美男子”)接任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