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06年,已经当了22年天子的
周宣王姬静,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姬友叫到面前,将都城镐京附近的
咸林(今天陕西省华县西北一带)分封给他,让弟弟做了一个三等诸侯,国号为郑。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郑国。公元前806年,周厉王幼子友受封于郑(今陕西华县的东方),为郑桓公。公元前806年分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公元前806年,中国周朝的时候,郑氏开国太始祖郑桓公发现河南中部的虢、郐两国之间有河、洛、济、颍四水,交通方便,土地富饶,是比较安全的地方,就先把家属和财产安置到那里,然后再利用王室军占领这块地方。在此次战争中,郑桓公首次采用了军阵,军队按照各种事先定好的阵型整齐排列,十分壮观。公元前806年,鲁懿公戏被伯御杀死。
印姓姓氏起源:姓氏起源印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友于郑,建立郑国,为伯爵。至
郑穆公有儿子姬睔(Gǔn 音滚),字子印,其子孙在郑国为卿大夫,以祖字为姓,为印氏。郑大夫印段,字子石,即子印之孙,其后人世代沿袭为印姓。印姓最早的先祖是
黄帝。
商业、商人名称就是据此而来。《
左传》 记载,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友于宗周畿内,因时届西周末期,宣王没有什么可以分给自己的弟弟,只好把一批买卖人分给了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率众远迁“洛之东土,河济之南”后,同这些商人订立下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就是说商人不能背叛国君,国君不强买和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预商人的财产和营业。在长达上百年的时间里,这个著名的“法律”被牢牢地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