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化管理,是指按照公司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劳动计酬,劳动合作关系等因素处理各项事务。
把“社会”搬进学校 学生在校体验职场
3月5日,国家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
据记者了解,青岛的职业教育一直走到全国前列,在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上,我市职业教育“半工半读”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一时间,实行校企合作,建立“订单式”教学模式成为了各职业学校探索的方向。如今,“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模式已成为了全国响亮的品牌。
3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授牌”仪式在
青岛新港报关学院实训基地举行。实训基地作为“集团公司”,将每个班级组建成为公司,班主任做“经理”,学生是“职员”,500多名应届毕业生进入到全公司化管理的生活和工作中。
据了解,这种“公司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为毕业生专门设计的,主要是为了让毕业生提前半年进入“社会”,尽早适应职场。这种公司化管理模式,适应金融类、报关类等理论性强、技术含量高、实践性强的专业,在某些层面上完善了“半工半读”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实行公司化管理和教学,把学习、实习、工作融为一体。这在青岛是首创的,在全国的职业教育中,也是首创。该模式有何先进之处?与“半工半读”有何区别?如今,半工半读已经走向全国,“公司化管理模式”是否能够成为“半工半读”的有益补充走向全国,成为青岛另一张职业教育名片?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关注: 公司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什么模式?
3月22日,记者走进
青岛新港报关学院时,“职员们”正在进行一项称之为“终级魔方”的拓展训练。各公司班级成员自由组合成六组,两家为原料供应商,两家为生产商,另两家为销售商。模拟原料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的经营方式,探讨
价值链理论,体验企业如何处理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关系。探讨企业运营中的战略决策、资源配置、市场规划等问题。
记者在现场看到,场面十分热烈,职员们先是分组进行了方案的策划,然后进行谈判,俨然是公司里一场激烈的谈判现场。
青岛新港报关学院副院长徐炜向记者介绍,公司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将公司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劳动计酬、劳动合同关系等因素与学校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创新教育形式,在这种模式下,每位学生都是公司员工,每天面对的不再是老师和同学,而是公司的领导和同事,学生每天要做的也不是简单意义的上课听讲,而是要认真地操作手中的“业务”。
据介绍,目前,学校共有10个班级(公司),其中5个为货代公司,5个为物流公司。学校完全模拟公司操作,各公司设立了员工考勤卡,教室里的摆设也以公司部门为单位。另外,学校特别设置了“实训币”,“公司”里所有“员工”都按标准薪酬制度进行考核。
据了解,为了实行公司化管理模式,新港报关学院将其一个校区,专门建成实训基地,通过公司化管理模式,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为了探寻新的模式,促进学生就业,学校在河西分校区建成集模拟海关、商检局、外管局于一体的报关报检实训大厅,拍摄了针对最新报关、报检、货代、物流、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加工企业业务流程的教学片,并从全国各大空港、内陆港、海港搜集了第一手资料、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编制实训教材,最终将河西分校区建成了青岛市乃至全国的第一个集报关、报检、货代业务功能于一身、学生可操作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实行模块教学,全学期共分为四个大块,每个大模块由多个小模块组成,周日是实训基地“业务日”。业务日除实训基地教师指导学生实际做业务外,实训基地还特别聘请业内专业人士现场指导学生做业务,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训练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用企业进行二次培训,节省了用人单位的时间、人力、财力、物力。
分析:
公司化管理有益补充“半工半读”
据了解,“半工半读”模式是一种边工作边读大学的教学模式,学校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学校与用人单位针对性地开展毕业前岗前培训。这种边工作边上学的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并让学生积累到了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技能性专业占据了大部分,比如机械制造、计算机、机电类、酒店服务类等,因此,这种边工作边读书的方式深得人心,而且十分有效。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职业教育类专业理论性强,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对于行业的准入要求也很高,比如报关类、报检类专业,学生必需经过严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才有可能参与到公司的实战中去。而与这类专业相对应的单位,对员工也有稳定性、连续性的要求。因此,采取边工作边读书的方式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上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也可能影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
而
新港报关学院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则解除了学生们的担忧。在实训基地启动仪式上,进出口报关专业的学生小徐告诉记者,如果只是到公司去实习,报关证书不注册是不能进入到海关大厅报关的,而学校里的模拟海关大厅,能让她们最近距离地接触岗位,既能感受报关的氛围,又能得到教师的指导,从而保持着学习的氛围。这种有利于理论知识掌握,同时也为学生提前适应职场提供了机会。
07-3班(实训基地)青岛新瑞货代公司的员工在工作总结中写到:实训基地开展的“商务谈判”、“拓展训练”、“业务交流”、“公司例会”等活动,对于培养自己的团队的精神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们被分配到“公司”各个岗位,亲身体验做为经理、业务员、培训师等负责公司经营和管理,每个学员都可以尝试到各个岗位,这样,一旦真正地踏入社会岗位,就能轻车熟路,立刻进入到岗位中去了。经过公司化管理模式实训,上手快,实践能力强,而且对各个岗位都有认知,节约了公司的成本和时间。
严峻就业形势促成新模式产生
记者了解到,据国家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而2006年这些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与2005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降幅达到22%。
三个22%一个19.9%,不但充分显示出2006年高校毕业生十分严峻的就业寒流,而这股寒流还将持续影响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
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不少学校开始思考,如何在保证学生圆满完成学业的同时,又能成功地进入到社会?
徐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是人生职业生涯中的重中之重,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现象,但用人单位很难招到理想员工也是事实,造成“两难”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的能力问题。这种能力有知识层面的,有技能层面的,更有心理层面的。实训基地工作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具备从学生到员工角度转变所必须的实践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学生们进入实训基地前已经在学校本部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这是实训基地行公司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没有理论基础的实践是没有潜力的。经过实训基地的有针对性的实训,学生们毕业后进入公司,便没有了转变的过程,可以直接上岗,从而为公司节省了培养时间。
采访中学生们对学校的创新表示欢迎,学生们表示,这种新型的模式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十分有挑战性的。自己熟悉的老师和同学成了“经理”、“同事”,有了工作上的压力和竞争,这样在真正踏进社会后,就不会有太多的陌生感,从而尽快适应从学生到社会人士的转变。
延伸: 公司化管理模式
职业教育 创新亮点
我国将进一步扩大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要在2006年招生总量的基础上再扩招50万人以上,招生总规模达到800万人,初步实现高中阶段教育中,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招生规模的扩大,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也给不少职业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只有不断地创新模式,才能在庞大的就业队伍中,占据优势。近两年来,我市针对市场的需求,对促进职业教育就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一直以来以多元化办学、多模式教学、多基地实训“三多”闻名全国,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半工半读”等教学模式,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人才。
青岛新港报关学院新创的“实训基地公司化管理模式”对于我市的职业教育又是一种创新。它直接把“社会”搬进了校园,与学校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谐融合,在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半工半读”形成了有益的补充。徐炜表示,尽管这种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她相信,这种新型的模式,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青岛职业教育品牌的创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记者手记: 星星之火
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我市“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模式开始在全国推广。时隔半年,当全国各地职业学校在大力推行“半工半读”教学模式时,青岛职业教育又有了创新。
青岛新港报关学院结合实际,推出了“公司化管理模式”,把社会搬进校园,让学生在校体验职场。学习、实习、工作,三者和谐地融为一体,对“半工半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2007级3班”的门牌上又挂上了“青岛新瑞货代公司”的门牌。当记者看到学生们脸上惊喜的神情时,深深为青岛新港报关学院的勇气所赞叹。褪去了“象牙塔”纯真的外衣,学校在一瞬间变成了“社会大公司”。于是,学生成了“职员”,教师成了“经理”,这里有了生存和竞争的压力。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因此,如何促进学生就业成为了评价
职业教育质量的重点,也是学校创新模式的终级目标。
新港报关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院的专业实际,创造并实施了“公司化管理模式”。通过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培训,学生在学校提前完成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学生们毕业后进入公司,便没有了转变的过程,可以直接上岗,从而为公司节省了培养时间。
“公司化管理模式”不仅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条坦途,也为一些专业理论性强,技术含量高,行业准入要求高的专业,比如报关类、报检类专业的学生,必须经过严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才有可能参与到公司的实战中去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借鉴。
同许多新事物一样,“公司化管理模式”在刚开始推行的时候,也遇到了较多困难。开始,许多学生参与实训都源于“新鲜感”,而并未意识到实训的必要性。因此,在最初的实训中,个别学生没有完全投入。
另外,由于学生习惯了校园的生活,对于职场的生活还存在一定“畏惧感”,因此无法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
不过,“公司化管理模式”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学院的管理细化到了着装、化妆等各个方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司化管理模式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我们相信,这种创新管理模式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一次改革,必然给青岛乃至全国职业教育注入一股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