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社工学
学科名称
公安工作中,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成效甚微。通过发掘和利用社会工程学原理的精髓,将其应用到公安管理、办案、维稳等实践中,并初步探索出一套实用技战法,称之为公安社会工程学简称公安社工学,(英文Police social engineering,缩写PSE),广义上是指宏观把握各警种的整体合力,运用一切可用资源,寻找快速有效的方法加强公安各项工作的长效运作,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狭义上是指关于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公开或者秘密的方法,依赖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融合长期积累的办案经验,通过搜集、审查、核实、运用各种类型的线索和证据,以查明案情、抓获犯罪嫌疑人的专门活动。长期以来,公安民警在侦查中一直或多或少地运用着社会工程学的原理。在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公安工作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汲取社会工程学精华,并将其加以改造、提炼和完善然后应用于公安工作,形成公安社工学自身理论体系及其技战法,是适应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战略
全国战略
公安社工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诸多的挫折,摸爬滚打中公安社工学团队总结出了立体战略、人才战略、梦想战略、真心战略等四大战略,并作为推动全国战略核心马达。“四架马车”齐头并进,为实现公安梦、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Ⅰ】立体战略指的是公安社工学在推广过程中,为首先实现全国战略,对于立体战略的定位、思考、分析放在重中之重的首要位置,是统领全局的核心。
【Ⅱ】人才战略指的是公安社工学为实现全国战略目标,把人才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人才吸引、合作作出的重大的、宏观的、全局性构想与安排。
【Ⅲ】梦想战略指的是公安社工学将梦想作为全面推广全国战略的种子,公安社工学的梦想就是改变世界,推动警务改革,寻求高效的警务机制,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为人民服务。
【Ⅳ】真心战略是公安社工学的特色战略,把每一次推进都落到实处,不搞花架子,通过对老百姓、同事、领导的真心,不断解决公安实际工作的短板,实现全国推广战略。
全球战略
公安社工学全球战略是与全国战略同等高度的举措,与全国战略一样,以构建平安中国、平安全球智慧防卫体系为目的,高效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打防结合一直是公安机关的两大法宝,将公安工作真正做到为国家、人民保驾护航上。
指导思想
兵者,国之大事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
军队和(公安)保卫部门是政权的主要的两个支柱,你们是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国家安危你们担负了一半的责任,军队是备而不用的,你们是天天要用的,要担负起保卫国家、保障人民利益的责任。——周恩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
成效
公安工作中一直不知不觉、或多或少地运用着社会工程学的原理。当今,公安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吸取社会工程学精华,并将其加以改造、提炼和完善后应用于公安工作,形成公安社工学自身理论体系及技战法,是适应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
公安社工学提出于2012年第3期《湖北警官学院学报》,将首次发表献给了母校期刊。在提出过程中,不断深入公安工作,了解国内外警务机制及破案方向研究,随后发表多篇公安社工学文献,公安社工学得到2011年公安课题研究支持,2012年获湖北首届网侦峰会优秀奖,2013年获首届警察研究成果三等奖,2014年被《警察技术》第2期期刊评为推荐文章,同年全国论剑峰会荣获佳评,在公安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
文献
摘文背景
“公安社工学”百度百科将余星辰发表至公安部的一篇关于现代警察队伍建设的文献《从公安社工学人力研究浅谈如何建设“金牌”公安队伍》选为范文,该文被多地公安机关纷纷转载,目前该贴合实际的成功经验在警察队伍建设中广受好评。
原文内容
《从公安社工学人力研究浅谈如何建设“金牌”公安队伍》
面对当今复杂的国内外不容乐观的安全形势,公安社工学研究组在人力研究中,不得不提出的是,人作为个体是整个体系内最薄弱环节的铁律,加强队伍建设在公安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只有队伍凝聚力强了,才能更有效的维护社会稳定。《孙子兵法·计篇》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精辟的阐述了战斗的胜利与否的关键因素就是队伍建设。“木桶原理”讲的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的道理,启示我们,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公安队伍里,决定这支队伍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人民监督所放大的永远是警察短板,正能量的宣传只能作为一种方式,队伍出问题影响整个公安队伍形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而公安事业的基础就是队伍建设。因为,最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决定了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影响了这个团队的综合实力。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让短板子达到长板子的高度或者让所有的板子维持“足够高”的相等高度,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将其进行弥补,才能完全发挥合力作用,充分完善公安队伍建设的目的。
一、公安队伍建设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近日,公安社工学研究组针对人力研究随机抽取了约十个省、市、县的公安民警进行交流,深入的了解了每个地方的公安队伍建设情况,现对各地普遍存在的公安队伍建设现状总结如下:
(一)队伍建设中没有完善的从优待警机制。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在强调从严治警的同时,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来落实从优待警。但是,从队伍管理实践上看,从优待警还存在一些误区。作为公安队伍管理的主体,各级领导者必须明确意识到,从优待警不仅仅是在一般意义上体现对民警的关心和爱护,而是应作为队伍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优待警,达到激励民警,提高队伍战斗力的目的。一是模糊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的关系。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是站在同一高度上的、对等的两个方面,宽严相济才能保障队伍管理取得良好成效。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在队伍管理中所持的普遍观点是“从严为主、从优为辅”。在一岗双责制的压力下,为防止队伍出问题,往往采取高压式的管理,虽然把队伍管住了,但也把队伍管死了。在这种情形下,从优待警只能停留在表面,接触不到民警真实的想法,也就不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与此相反,也有部分基层领导以爱护民警为名,放松管理,认为只要不出大的问题就行了。这种失之于宽的作法也是对从优待警的一种曲解。二是片面理解从优待警。受传统管理思维的影响,我们对从优待警的重视和研究力度还很不够,往往把它局限于民警的物质需求,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免除后顾之忧。因此,当公安机关靠自身的能力无法满足民警的需求时,如何落实从优待警就显得束手无策了。如当前比较突出的是民警的配偶和子女的就业问题,民警对由单位和组织出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期望很高,这不仅与当前国家倡导的就业观念相左,就实际而言也是公安机关自身无法解决的。三是有关公安队伍建设的宣传导向上存在误差。长期以来,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和正面教育的需要,我们一贯大力弘扬警察的牺牲奉献精神,“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工作”、“积劳成疾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等字眼常常见渚于宣传报道中。这无形中倡导了一种只顾工作不顾身体的指导思想和行为风尚,并常常有意无意地把它和民警的思想觉悟够不够高,奉献精神够不够强相联系。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相对应的,是民警的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从近几年民警身体状况的检查可以看出,患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疾病的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从优待警还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
(二)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短板”。众所周知,公安队伍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很大,为了充分发挥公安队伍的作用,我们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在过去的几年里,公安部门以前那种消极出勤、怠工的状况已经有所好转,公安民警的思想觉悟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能够在任务艰巨的情况下,艰苦奋战,不怕牺牲,尽全力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可是,在新时代公安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一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民警思想觉悟低,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在公安队伍中,公安人员社会竞争意识不强,没有事业上进心,更加看重物质方面的奖励,忽视精神鼓舞。在基层的公安队伍中,没有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很多公安人员把平时的坏习惯带到工作中去,如办案不做笔录,或者笔录内容不全,受贿等恶劣行为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很多公安人员对于社会治安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这些严重制约了公安队伍建设,不利于发挥公安队伍在社会中应有的作用。二是部分公安领导人员只注重工作业绩忽视队伍力量的建设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认真落实,一些公安机关考虑问题不全面,缺乏用长远的观点看待公安队伍建设,只是应付上级,没有切实做好队伍建设工作,对一些犯错误的公安人员一味包庇,更加败坏队伍风气。还有一部分民警上班不及时,利用上班时间解决私事,思想政治觉悟低,对工作缺乏耐心和责任心,没有为人民办实事,群众基础薄弱。三是公安部门缺乏健全的管理监督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不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公安队伍的现代化建设和正规化建设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安部门的用人制度不完善。对人才的考核和评估缺乏科学性。更多是的依靠人际关系,这不利于公安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公安机构设置混乱,没有从当地的具体实际出发。机构多而基层力量薄弱。公安部门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三)部分民警心理存在亚健康。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下,过去并不常见的抑郁症、自杀事件上演,例如前不久的某地便衣民警跳楼身亡等,都是个人心理压力过大、心理素质较差、心理调节不够的反映,同时,也暴露出了对民警心理素质培养的忽视。警察是一项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各项公安保卫工作任务重、节奏快、要求高,民警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调节和及时化解,不仅会给民警自身及家庭带来不幸,而且将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形象与声誉。一是不少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存在认识偏差。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有的单位领导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挂在嘴边,只会应付做表面文章,很少专题研究;有的把业务工作置换了思想政治工作,认为只要业务工作上去了,思想政治工作也差不了;有的认为只要有了强化的制度,就能管好人,以奖惩来取代思想政治工作等等。同时,在一些基层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强调原则性、严肃性,不结合单位实际,不论是任何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论有无问题都存在程式化,要求民警“学习、查摆、制析、整改”。民警疲于应付,记笔记写心得体会普遍是抄报纸、网上下载,凑数量、忽质量,应付了事。教育的目的和效果都敷于形式,属于表面文章。二是民警的价值取向、权益保障得不到实现。首先,基本的物质需求已不再是民警的最大需要,“自我实现”和“受到尊重”等高层次需要逐渐成为广大民警工作和生活的目标取向。其次,提高职级待遇成为民警政治上的最大期盼。民警对自己的政治待遇很为看重,晋职、晋衔、晋级对于民警工作积极性均有较大影响。政治待遇很难得到解决,尤其是一批能力较强得不到重用年轻同志及从警兢兢业业多年的老同志,辛辛苦苦工作,至今未得到合适岗位,解决合适职称,失落感尤为强烈,工作积极性明显衰退。三是职业荣誉感弱化成为民警认同的普遍现象。面对复杂的治安形势,公安机关处于唱独角戏的尴尬地位,只要一提到治安,普遍认为那是公安机关的事。一旦治安形势不好,人们第一个反应就会想到公安机关没有尽力,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就会把“板子”打到公安机关头上,群众的非议和谴责,就会扑面而来。这种现象背后所显现出来的是警察职业荣誉感下降,让民警困惑和迷茫,无形中削弱了民警对警察这一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四是各级各类考核、考评繁多,多头考核、重复考核、交叉考核问题突出。近年来,上级公安机关对基层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考核越来越严,但与之配套的管理体系不健全,执法变数大。另外民警在调查取证、询问、执行公务等工作中。往往因对象的误解、担心、对抗而事倍功半、半途而废、吃力不讨好。这些都让一些基层民警感觉处处是高压线,一不小心就会触电,遇到棘手问题往往束手束脚、能躲则躲。这些压力的存在,使得民警承受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思想负担日渐增多,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四)部分民警办案不公、贪腐等现象仍然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公安机关陈年冤假错案、民警贪腐充当黑社会保护伞等个别现象被媒体、互联网炒的沸沸扬扬。当前,公安机关中仍有少数民警特权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等传统的习惯心理时而作祟,导致工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少数一线执法民警中“吃、拿、卡、要”现象仍然存在,执法行为“冷、硬、横、推”,不作为、乱作为的事情时有发生,人情案、关系案、越权办案等现象屡禁不止,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声誉,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一是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基本原则坚持不到位。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党和人民对公安队伍的基本要求。按照宪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权力是公共权力,是人民的权力。从法理上说,我们权力的属性是公权、民权,而非私权、部门权力。如果我们背离了立警为公,甚至把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化为个人、部门的权力,这就颠倒了警察权力的源泉和属性,人民就会以其特有的方式收回权力。因此,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坚持立警为公,这是一切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缺失。目前,最能体现警察职业的核心价值和警察的人格特质的是忠诚品质。胡锦涛同志曾在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期间接见公安代表时作了重要讲话,谈到队伍建设时说:“警察要把忠诚当作警魂”。“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充分体现了警察是一个奉献的群体,是一个牺牲的群体,警察职业必然要有崇高的精神作支柱,甚至要在某种情况下牺牲个人的物质利益以维护集体利益。然而,警察对职业的忠诚度受到生存环境、社会地位、认知水平、价值取向、成就动机等诸多因素影响,往往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需求多样化对警察的心理冲击相当大。少数民警不满足于现状,冒着违法犯罪的风险到反社会的群体中体验畸形的自我尊严,乱用权力,同流合污,背离了警察职业的基本准则。三是人民警察的付出与其报酬不相匹配。公安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公安民警工作的繁重性,有句俗话说“有困难找警察”,这样民警的工作强度就大大加大,经常加班加点。而加班补助与加班时间则不成正比,工资待遇也得不到相应的增长和改善,形成了付出与回报的巨大反差,造成民警思想波动很大,导致民警心理不平衡,最终出现某些民警“出轨”、“捞外快”等现象。
二、公安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多方调研,力求用“短、平、快”的方式解决公安队伍建设中“没有完善的从优待警机制”、“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短板’”、“部分民警心理存在亚健康”、“部分民警办案不公、贪腐等现象”四大公安队伍建设中的现状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及建议:
(一)重视从优待警真正内涵。公安事业作为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公安民警作为特殊的劳动者,更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理解、尊重、关怀和支持。否则,公安民警潜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就得不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公安机关也就无法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赋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从优待警的重大意义,要结合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形势、要求,对这项工作的内涵和本质进行再认识、再深化,使其真正发挥凝聚警心、激励斗志和提高队伍整体战斗力的作用。一是从优待警的侧重点应体现以情待警。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可以看到,需求是一个动态的、逐步递进的概念,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断变化的范畴。在物质条件不充分时,物质利益需求往往占主导地位,而在物质条件改善后,满足精神需求又成为主要的激励方法。当一种需求被满足后,它就不再有激励作用,这时就会有一种新的需求取而代之。满足较低层次需求较为容易且途径比较单一,满足较高层次需求较为艰难且途径比较复杂。需求层次是因人因时而异的,有的时候会出现逆向递进的情况(如个人、家庭遭遇天灾人祸或突如其来困难时)。所以,我们在贯彻从优待警方针时,应根据不同的时期,或同一时期不同的对象,或同一对象不同阶段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当前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公安机关物质条件已有较大改善,民警收入提高且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做好从优待警?实践告诉我们,物质条件好,民警收入高,可以起到稳定人心,提高战斗力的作用,但不能决定民警战斗力和公安总体成绩的好坏。从优待警则应以满足民警的精神需求为主,物质需求为次,即针对民警日益增长的情感、事业需求,采取以情为主,辅之以利,情在先,利在其中的做法,也就是重在体现以情待警。二是坚持从优待警,强化人本意识。警察是一种职业。大多数人参加公安工作,首先是把警察作为一种职业,以谋取工资待遇,解决生活来源,保障家庭收入。但是当前公安队伍中的一些领导对“ 警察是一种职业”存在模糊认识,由此产生了“ 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管理理念。实际上,“ 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的愿望,如果作为一种行政的强制要求,就会导致民警的厌倦情绪。有的民警说:工作压力大,受苦受累我们都能克服,但是要给我们相应的待遇和合理性政策,不能让我们身体付出、精神付出,在经济上还要付出,太不公平。所以,应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从优待警。要努力改善民警的生活待遇,对民警要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在人格上尊重、在精神上鼓励、在工作上爱护、在生活上体恤,为广大民警创造一个做好工作的良好氛围。要落实年休假制度,确保民警得到一定的休息时间;要建立民警定期体检制度,确保民警每年体检一次;设立民警互助基金,当个别民警遇到个人无力承受的意外时,由基金会帮助解决;完善民警受到意外伤害或重大疾病的社会保险机制;要关心民警的生活环境,千方百计地为民警解除后顾之忧,努力解决民警的住房和家属、子女等生活方面的问题。三是完善从优待警机制真正从体制上落实从优待譬。要积极探索和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努力完善从优待警机制意义深远。基层公安机关在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或上级公安机关多个部门对基层一个部门少量警力等等,领导部门的各种队伍教育活动和工作任务交叉重叠,过滥过多,使基层公安民警疲于应付,执行效果差,工作又缺乏主动权。扩充基层警力,多部门有机整合,合理高效安排工作,完善从优待警机制,对促进和保证各项公安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对消除公安民警思想障碍,更好地保障从优待警措施的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重视民警的心理健康。公安民警具有国家公务员和人民警察双重身份,要接受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准军事化双重管理体制的管理,履行着国家刑事司法和管理服务社会的双重职能。公安工作的紧张性、复杂性、突然性、时效性和对抗性,经常使基层民警处于压力与焦虑的环境中;生活作息无序,时常使他们身心交瘁。基层民警所承受的压力要远高于其他职业的人员,其心理压力超负荷早就是不争的事实。一是规范目标考核,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应先从组织层面人手,切实增强对民警的关爱。在主客观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为完成某项任务,被落实责任的人数量越少,责任越容易真正落实,责任人付出的力量也越大。因此,要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民警的潜能,首先必须科学合理地定岗、定人、定责。同时,考核的科学和规范有利于提高民警应对压力的能力。民警不仅关心自己的工作努力所得到的绝对报酬,而且会对自己的“付出与所得”和他人的 “付出与所得”进行比较,如果发现自己与他人相比不平衡,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平感,这不仅会使民警士气低落、工作消极,还会造成离心倾向,阻碍民警归属感的形成,造成人际关系的恶化,增加队伍的不定因素。要带着对民警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切实做到尊重民警、理解民警、关心民警。尊重、理解、关心的重要方面就是要依靠广大民警,把民警当主人,通过民警自我管理来激发民警主人翁意识。二是民警自身要找准自身定位,保持良好心态面对非议,坦然面对得失。心态决定命运。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有赖于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一要有自信。工作中总会有一些关口、难题、挫折、打击,因此,一定要有自信心。试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如果自己自信心都不足,怎么可能取得证据呢?单位给你分配的工作指标,如果不相信自己能完成,怎么会有动力去做呢?信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成败,因此,要学会善于化压力为动力,变失望为希望。二要有诚心。与人交往,以诚相待。对群众要诚,不要冷硬横,不然不仅给自己造成心理紧张,还会影响其他民警在群众中的形象;对同事要诚,在与同事相处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多看他们的长处,多想他们的难处;对领导要诚,既不在领导面前说三道四、诋毁他人,也不在同事中背后议论领导。三要有感恩之心。对待生活只有懂得感恩,才会真正懂得尊重;领会责任,内心才会多一份和谐和温暖,少一份自私和贪婪。三是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完善警察的选拔任用制度。人事的不公正是引发民警心理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每个民警都希望求得事业上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民警更是把事业当作人生的第一追求,一旦出现人事上的不公正,心理就容易失衡进而产生危机。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完善警察的选拔任用制度。人事公正的目标和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机会公正。其最基本的表现就是机会均等,确保具有相同资格条件的人,具有均等的参与人事中各种资源及利益竞争和分配的机会,以保证起点的公正。第二,过程公正。在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中,无论是进退去留还是升降调转,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制度和办法进行实施和监督,包括竞争规则的公正和实施规则的公正。第三、结果公正。人事制度、人事工作最本质的目标就是培养选拔适合职位要求的人才。这既是岗位的要求,也是人们的期盼。在警队的建设与管理中,目前大多数部引入并推广绩效考核。实践证明,绩效考核的实行,在引导集体和民警个人完成工作任务、促进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但也有不少公安机关由于对绩效考核的认识存在偏差、考核指标的设定及考核方法不够科学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了绩效考核作用的更好发挥。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对考核结果的使用。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引导集体和民警个人积极完成工作任务、促进队伍建设。因此,我们必须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奖金发放、岗位聘用调配、职务升迁等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成为引导民警行为的“风向标”。但从一些基层警队的管理来看,对民警个人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不够及时,有的以网上公布的形式代替反馈,缺乏相互间沟通,致使民警看不到自身不足,无从修正自己的行为,起不到促进提高之目的;有的甚至认为自己做得很好,而是考核结果不公正,对考核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在职务晋升中,绩效考核的结果所占的分量不大,有的民警在考核中取得了好成绩没有得到晋升,而一些考核成绩并不太好的民警却得到了晋升。导致一些民警对绩效考核缺乏认同感。因此,在考核中,我们一要确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警队中对民警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必须充分吸收民警个人的意见和建议。要让每个民警参与制定根据各自职责确定的绩效考核指标,对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与修改提出意见和建议。二要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核心环节。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民警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务任免、经济利益、队伍管理措施等紧密挂钩。让民警充分感受到绩效考核是公正的,努力工作,实现考核的目标是有回报的。这将极大地提高民警的价值感,化解其在职场中的倦怠感,减少危机的产生。
(三)重视民警八小时以外管理。民警业余爱好、生活、交往朋友等直接关系到其个人办案公正性和廉洁性。公安民警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在八小时以外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本身无可非议。但从近几年披露的公安民警违法违纪案件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交往空间的扩大和市场经济各种诱惑的增多,一些公安民警滋长了贪图享受的思想和作风。公安民警出问题、犯错误,尽管主要是与工作时间内行使公安执法权力有关系,但违法违纪时间很多都发生在“八小时以外”,空间大多是在生活圈和社交圈内。而当前,我们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误区,就是把对公安民警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重点放在了工作环节中,没有延伸到公安民警的八小时以外,他们的生活圈和社会圈成为管理监督的盲点和空白。因此,对公安民警的管理监督要从“八小时以内”延伸到“八时以外”,不仅要管好公安民警的工作圈,还要管好生活圈和社交圈。一是建立和完善公安民警“八小时以外”的教育机制。少数公安民警为何管不住业余生活,容易在“八时以外”滋生腐败行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是不良的心理、不健康的道德、不完善的人格起了作用。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办法应当是将对公安民警的政治思想教育向“八小时以外”拓展。第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解决好世界观问题。可以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腐败给党和国家及家庭亲人所造成的重大危害,使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珍惜岗位,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干事。第二,加强自我约束,解决自律问题。对公安民警的约束,一方面要靠外部监督,但更要靠内在的主观约束和自我监督。从内外因的作用上,后一种约束和监督更为重要。俗话说得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公安民警如果真正做到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就能在思想上设防,在生活上寡欲,在行动上慎独,就能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第三,加强防范教育,解决警钟常鸣问题。针对一些公安民警八小时以外存在的浮躁、享乐、懒惰、侥幸等不良心理,以及公安民警在八小时以外受到的负面影响及不良诱惑明显增多的实际,切实加强对公安民警的教育。二是建立和完善公安民警“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和引导机制。公安民警八小时以外腐败违纪行为的产生,除公安民警自我约束不严外,也与外部监督不力甚至缺乏监督有关。如何加强对公安民警的监督,特别是向“八小时以外”延伸,我们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实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及受到执法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情况,本人、子女与外国人通婚以及配偶、子女出国的情况,本人、配偶、共同生活中子女的房产、婚丧、生日庆典的情况等重大事项及时报告纪检监察部门,主动接受监督。其次规范约束民警,使“办好案,慎交友,勤反省,正确对待手中权力,切实为人民执好法”的理念深深植入民警脑海。第二,实行家庭协助监督制度。引导公安民警的亲属积极参与监督管理,教育亲属自觉抵制家庭中出现的不廉洁、不健康的言行。要建立与民警家属联系制度。公安机关政工部门要指定专门领导负责与干警家属联络,掌握民警家庭生活动态,及时帮助解决下岗家属再就业、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问题。积极开展“贤内助、廉内助”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民警家属在反腐倡廉中的“宣讲员”、“守门员”、“监督员”的作用,帮助教育民警树立廉洁向上的家风,营造勤勉自律的氛围。同时向民警家属及时通报公安工作的重大活动,以便家属更好地监督民警,营造有效的“第二道防线”。第三,健全引导机制,调动民警八时以外参加有益活动的积极性。八小时以外的管理不能仅限于禁止民警做什么,还要引导民警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用积极健康的内容填补八小时以外的“空白”。由政工部门定期组织民警进行球类、棋牌类比赛,丰富民警业余生活,使民警闲暇之时有去处,杜绝民警在外请吃喝等不良行为。同时适应科技强警的需要,加强民警教育训练,引导民警业余时间积极参加计算机等岗位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民警参加继续学历教育,对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民警提供便利和条件,以激发民警提高素质,加强业务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和完善公安民警“八小时以外”查处追究和奖惩机制。第一,日常督察和节假日重点督察相结合,随机性督察与经常性督察相结合,警务督察可以坚持定期开展日常督察。第二,实行举报制度。拓宽案源信息渠道,多方收集案件线索,并对掌握的线索做到及时认真组织初查。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公安民警“八时以外”的非正常活动进行监督举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损单位形象的行为的,要按照党纪政纪规定严肃处理。第三,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对所负责管理的工作人员“八时以外”的活动情况,负有教育、监督和管理的责任,凡因失教、失管、失察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领导责任。对查实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严肃处理,坚决克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同时要融廉政教育于执纪之中,真正做到“查处一案、监督一线、教育一片”。对被查处对象要定期回访,做好转化教育工作。第四,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对公安民警八小时以外活动管理的有效性。优秀者受奖,违规者受罚,是切实保障公安民警八小时以外活动管理的有效措施。鼓励、倡导公安民警“在单位做一个好民警,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树标兵,扬正气,激励公安民警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建立公安民警八小时以外活动档案。要求公安民警对八小时以外重大活动,每月进行书面汇报,作为年终考核奖惩依据之一。对因在八小时以外活动中违法违纪被新闻部门曝光或上级通报者,采取“先下岗,再处理”的措施,严查严处,决不手软。
三、建设成为五大要素的“金牌”公安队伍
公安社工学研究团队在调研民警中,充分挖掘其内心深处的想法,结合新时期下的公安队伍建设需求,对建设金牌公安队伍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将公安队伍建设成为忠诚服务的队伍。警察的鼻祖罗伯特·比尔制定的“建警十二条”用中国特色的话概括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在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于法律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所需人才必须在政治上忠诚可靠。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形成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法律的政治品质,这是党和人民对人民警察的政治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目标而形成的党的长期工作路线。公安机关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路线指导下,结合公安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其自身面广量大、内容复杂等特点,确立了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这一方针对于面临着政治、经济均处于历史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复杂,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的中国公安机关而言,有着深刻而常远的意义。因此,忠诚服务是建设“金牌”公安队伍的要素之首。
(二)将公安队伍建设成为学习创新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时代,公安民警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结构、严谨高效和开拓创新。学习是公安工作的灵魂,同时更是创新的保障,创新则是推动公安工作不断前进的源动力。民警要自觉把岗位当作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倾注真情和深情,坚定信心和决心,时刻以组织的重托鞭策自己。以人民的期盼激励自己,以岗位的职责要求自己,始终有一种爱岗敬业的深情、拼搏进取的激情、永不言败的豪情和忘我工作的痴情,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善于在时难中寻求办法,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竞争中夺取胜利,潜心谋事,踏实干事,努力成事。更需要加大警营文化开展的力度,让民警多学习、多参与,逐渐培养民警的自主学习性,鼓励能力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重视人才,发展人才战略,全面推动中国公安事业朝气蓬勃的向前发展。
(三)将公安队伍建设成为公正廉洁的队伍。林则徐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铸造公安队伍忠诚警魂,打造执法为民思想根基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存在着警察权力商品化,公安民警特权思想严重、占有欲强烈等诸多问题,应加强教育,树立良好的执法理念,遏制腐败欲望,健全监督机制,构筑腐败防线,从优待警,增强自重意识等相应措施,搞好公安队伍的反腐倡廉建设。要大力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断强化民警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的意识。要切实教育强化“权为民所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观念,引导、促使民警摒弃不良执法习惯和理念,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从思想意识上“不想腐”。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胡锦涛同志曾要求全党同志,“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公安工作既有法律赋予的庄严使命,又有行政管理的特殊权力。要认真思考反腐工作,认真做好反腐建设,进一步深化公安机关执法为民,清正廉洁,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公安队伍的纯洁性。
(四)将公安队伍建设成为高效配合的队伍。“木桶效应”说明,就算“桶板”的高度统一,但如果“桶板”的拼接不够契合、严密。同样也可以造成漏水。同样的,也不能忽视了木桶底的作用,桶底不牢固,就会因承受不住桶内水位上升而带来的压力最终崩溃。拼接严密和桶底坚固,说明了公安部门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在组织之中,如果没有部门间的强力合作,“单打独斗”再精彩,也难以圆满实现。我们已经告别“单打独斗”的时代,迈入部门间强力合作的新纪元。高绩效的公安队伍的一个特点是民警之间相互高度信任。经常的沟通可以化解矛盾冲突,使彼此之间增进了解,增强互信。通过下情上达、上情下达,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只有建设成为高效配合的队伍才能全力奉献自己的才能,增加整体战斗力。要培养整体搭配,协调一致的队伍默契,同时,努力使彼此了解截长补短的重要性,每个警种不是万能的,打击罪犯更是相辅相成。在不影响总体工作和日常运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运用警力资源,这种运作是基于急待解决当前工作的需要而又无法大量增加警力而采取的办法。而且,每个警种都有它的职能,有它的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其积极因素,做到发挥所长、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警种间的默契与合力,更高效的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五)将公安队伍建设成战无不胜的队伍。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警察学研究所的所长比尔·塔夫曼曾在国内讲课时提出“用毛泽东思想和恐怖主义做斗争”。怎么样才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公安队伍呢?那就是高昂的战斗精神和高度警觉的工作作风。毛泽东思想就是高昂的战斗精神和高度警觉的工作作风集中体现,它是由民警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战斗作风、意志品格、和心理素质等浓缩升华而成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是直接支配民警行为和作战表现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制胜的重要因素。公安队伍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军队一样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包括忠诚可靠的卫士精神,战无不胜的英雄精神、除暴安良的正气精神、勇争第一的过硬精神。新时期公安队伍既具有新的条件,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此,我们要从维稳、履职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强化高昂的战斗精神和高度警觉的工作作风,将其摆在重要位置,始终抓住不放。抓好点滴养成,用严格的正规的警营生活来巩固战斗精神。民警的高昂的战斗精神和高度警觉的工作作风还要靠平时的养成来积累。为此,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点滴抓起。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团结协作,形成坚强的战斗集体。通过抓工作落实,帮助民警养成求真务实、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通过严格正规的警营生活,帮助民警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培育和展现高昂的战斗精神和高度警觉的工作作风的良好习惯,使警营充满火热的战斗气息,民警充满火热的战斗热情,真正把公安队伍培养成敢打必胜、勇争第一的威武之师。
参考资料
公安社工学.公安社工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31 09:09
目录
概述
战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