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垸
湖北省江陵县管理区
建于1961年10月的湖北省国营六合垸农场(112°33′~112°46′E,33°36′~33°41′N),地处江汉平原四湖地区腹地,东西最长距9.5公里,南北最宽距6.6公里。
自然条件
六合垸管理区(农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自然条件优越,适合作物生长。管理区农田水网纵横交错,农田灌溉已基本实现硬化涵管化。截止2016年底,全区(场)开发水生种养面积7500亩(主要是稻虾、稻蛙共生模式),再生稻种植面积1500亩,落实良种扩繁面积1500亩。发展水蛭、小龙虾特种精养面积2600多亩。有蔬菜种植面积800多亩。白湖分场全分场成片莲藕种植1750亩。
经济发展
农业上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不断调整种养殖产业结构。在大致稳定粮食面积前提下,探索扩大稻虾、稻蛙共生,小龙虾、水蛭精养,莲藕、再生稻种植等新型种养业。辖区一品堂、鑫顺等企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注册3个,荆州市白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荆江白湖”莲藕商标注册,并荣获“福娃杯”第三届荆楚味道年货会“好年货上榜品牌”,稳步推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工业上,积极实施“工业兴区(场)”战略,不断优化软硬投资环境。沿六三公路工业园区规划占地2平方公里,面积3000亩,现有荆州市赛泰软体家具材料有限公司湖北吉祥照门业有限公司、江陵县宏达纺织有限公司、江陵县天权米业等4家企业人园。荆州市赛泰软体家具材料有限公司自2015年落户农场后,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又追加投资新建第二条生产线,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6000万元,公司床垫、枕芯等产品畅销沿海城市及东南亚地区,预期年创税收过500万元。湖北吉祥照门业有限公司稳扎稳打,拥有吉祥照、宏天华宇、玺鼎牌实木门等3个省级知名商标,农场兑现品牌创建奖励。
城镇建设亮点纷呈。全面实施天桥镇中心区禁鞭和洒水保洁,投入近65万元购置3辆清运车和84口钩臂式垃圾箱,进行全域生活垃圾收集集中处理,打造宜居生态家园。拆除集镇原农工商片区、主渠桥南片区等老旧房屋,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整顿农场环境面貌。完成六合小区134套、振兴小区120套、幸福小区联户房一期236套房屋建设。2017年底,幸福小区二期108套主体工程有望完工。幸福小区广场、连结集贸市场道路工程等配套工程也在规划设计之中。建生态绿色农场,成为全场干部职工共识。河湖长制度在农场迅速落实,“绿满江陵”2017年初完成新植树木31630余株,树木成活率在95%以上。六合垸管理区(农场)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万众六合儿女“团结拼搏,唯实开拓”,正为“打造‘一点一镇’,建设魅力六合”美好蓝图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农场(管理区)要素资源丰富,农用土地集约化程度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备,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健全,统的功能较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农场(管理区)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全场拥有建筑建材、轻工纺织、制衣、农副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5家。农场(管理区)弘扬“团结拼搏,唯实开拓”农场企业精神,坚持“有序改革、有力改革、有效改革、科学创新”发展方针,实施“农业稳场、工业兴场、项目强场、城建亮场”发展战略,农场跨越式发展方向已定、目标已明。随着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和湖北“壮腰工程”计划的实施,农场(管理区)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良机在握、前景广阔。
农场(管理区)基础设施齐备,建有35KV变电站1座,日产1万吨自来水厂1座;水陆交通便捷,襄(樊)岳(阳)二级公路穿场而过,南距长江黄金水道27公里,北距沪渝高速公路15公里。
农场(管理区)土地资源丰厚,3.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收储到位。教育、卫生设施优良,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社会治安环境良好。50年来,几代农垦人艰苦创业和不断建设,六合垸农场(管理区)逐步形成以高效农业为基础,以加工工业为主导,以服务业为纽带的新格局,兼有农、林、牧、渔、工、商、建、运等行业的国有综合型现代农场(管理区)。
招商引资政策
1、工业和招商引资办公室负责整合全场(区)招商项目资源,统一管理和对外发布投资招商项目。凡农场(管理区)内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验收都必须在工业和招商引资办公室备案,工业和招商引资办公室参与所有项目的过程管理。
2、着重引进有科技含量、品牌优势和市场依托的项目,控制低产出的劳动密集型项目以及工艺落后项目,不接纳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
3、新落户农场(管理区)的企业,享受江陵县人民政府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包括《江陵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江政发[2010]2号和《江陵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江政发[2010]3号等文件的优惠办法。
4、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在50万元/亩以上或兴建标准厂房达10000平方米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可在农场(管理区)工业园区落户。新入园项目所征用土地由农场(管理区)无偿划拨,投资者只承担征用土地的办证费用。对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在4000万元及投资强度在100万元/亩以上的投资项目采取协商的办法优惠供地。
5、对落户农场(管理区)工业园区的投资项目企业需办理的相关手续由农场(管理区)全程代办。
6、从农场(管理区)外引资投入的工业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服务业项目等能创造税收的产业项目以及计划外争取的项目资金,给予最终促成投资的引资中介人(引资中介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一次性奖励。
7、对招商引资按下列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1)引荐客商来场兴办工业生产型企业或兼并、收购、租赁场内企业投资盘活存量资产的,按固定资产投资强度给予引荐者一次性奖励;
(2)对停薪留职人员引荐投资项目,凡引荐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生产型企业,除按奖励标准奖励外,引荐人员另享受在岗待遇;
(3)引荐场内外无偿资金或捐赠的资金、设备、物资等用于农场(管理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的,按引进无偿资金的10%或捐赠设备、物资价值的5%给予引荐者一次性奖励;
(4)争取上级政府或部门或组织计划外安排项目资金的10%或设备、物资价值的5%给予争取人一次性奖励;
(5)根据需要争取国内贴息贷款,按贴息总额的5%计奖;
(6)引资中介人与农场(管理区)另签有引资协议的,按协议规定予以奖励;
农场(管理区)机关有对口项目单位的部门超过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的按以上条款计奖。
三马湖分场
六合垸农场三马湖分场地处总场机关南面,于2015年3月24日在农场机构改革中成立,由原来的六合垸农场一分场变更而来。该分场东与潜江市张金镇霸城村接壤,南和江陵县白马寺镇赤岸、李店两村相邻。
分场辖6个生产队,耕地面积8148亩,其中责任田2016亩、社保配置田577亩、职工田432亩、零星地726亩、商品田4154亩、鱼池243亩。人口1344人,其中劳力432人。
分场党委由田辉军、黄发银、蔡烈霹、黄华等4人组成。分场工作人员6人。分场党委下设园林队、万新队、南新队、郑台队、壮台队等5个队级党支部,党员总人数72人。面对农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分场党委始终坚持“四场”发展战略不动摇,在新常态下,遵循“十六字”发展方针,紧扣农场“三件大事”,结合分场实际,努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行种养、常规和特种养殖相结合,促进职工增收,农场增效;积极培养种植大户和新型农业合作社,以农场工业园区为依托,有序转移富裕劳动力;以农场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队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社会综合治理为抓手,创建平安和谐分场。
曹夹湖分场
曹夹湖分场位于六合垸管理区(农场)西南部,东临三马湖分场,西南面与白马寺镇李店村、叶新村、金剅村接攘,北抵六合主渠。分场辖左岭、中岭、杨中、前进、谭台、丁河6个生产队。土地总面积为10357.9亩,总人口540户2064人,从业(劳力)人数561人,退休职工581人。
分场党委班子成员5人,下设6个党支部,党员76人。分场党委以“四场”发展战略为核心,紧扣“三件大事”,结合分场实际,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不断减少种田户数,催生种田大户;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引导职工依托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湘莲种植、水蛭养殖、稻虾共生等特色种养殖项目,积极推广再生稻种植;以市场为导向,有效促进职工脱离土地,谋求更快发展。分场商品田面积5953.86亩,责任田2062.5亩,渔池130.11亩,零星地913.48亩。实行“两田制”承包模式,目前种田户244户,大包户20户,主要种植农作物为水稻、小麦、油菜及其它经济作物。2010年分别成立“田缘”、“玉才”两个蔬菜专业合作社;2015年成立“前行水蛭养殖合作社”,养殖户10户,养殖规模200亩。
鸭子湖分场
六合垸农场鸭子湖分场地处总场西北,于2015年3月24日在农场机构改革中成立,由原来的六合垸农场三分场和四分场合并而成。该分场位于六合垸农场西北面,东与天桥社区接壤;南以六合主渠为界;西与白马寺镇王市村为邻;北依曾大河堤。潜石高速和“六三”公路南北向穿场而过,农场工业园区位于分场场部以东,紧靠“六三”公路,现有吉祥照公司、赛泰公司、宏达公司、益垄公司、一品堂公司等企业落户园区。
分场辖新建、杨口、甩桥、胜利、庆丰、南台、岔角7个生产队。有耕地13096亩,总户数645户,人口2500人。
分场党委下设杨口、甩桥、胜利、庆丰、南台、岔角6个基层党支部。党员总数112人。分场党委由杨显峰、李爱民、王滨、马新强、李成志等5人组成。分场工作人员共8人。
面对农场快速发展的新格局,分场党委始终坚持“农业稳场、工业兴场、项目强场、城建亮场”发展战略,遵循“有序改革、有力改革、有效改革、科学创新”发展方针,紧扣“三件”大事,积极探索分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途径。依靠农场工业园区的落户企业,有序转移劳动力,发展打工经济,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以益垄丰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培育种植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一品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示范作用,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模式,适度调整种养结构,增加农工收入;以农场机构改革为契机,不断优化组织机构,加强组织建设;以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惠民政策为途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依法治理为抓手,努力创建平安和谐分场。
天桥社区
天桥社区成立于2005年3月,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现有6个居民小区,住房1164户,常住人口2240人,流动人口1670人。辖区内有丰泰服装有限公司、鑫顺农工贸有限公司,六合养猪场共3个民营单位。辖区内有初级中学1所,幼儿园1所、卫生院1个,医务室1所、个体商业网点82家、有志愿者队伍1支11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工作人员7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1名。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永红。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党员总数208人。活动阵地建设情况:社区整合移民后扶等资金新建办公楼为1幢3层楼房,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890.3平方米。拥有管理区便民服务大厅,面积296平方米;图书报刊阅览室等功能室,面积296平方米;居民娱乐、健身室,面积296平方米。
职工医院
2001年,区(场)职工医院被“荆州医院集团”吸收为集团成员单位。2007年,职工医院专业科室有12个,开放床位40张。医院医疗器械比较完备,医疗环境逐步改善,疾病防预与妇幼保健工作逐步加强。2005年,改革血防体制,撤销血吸虫病防治站,成立“江陵县疾控中心六合血防组”,血防组工作人员由江陵县疾控中心收编管理。2007年,区(场)行文,职工医院加挂“江陵县六合垸管理区卫生院”牌子,维持原内部机构与职能。2010年,卫生院有医务人员4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2人,医师10人,主管护师9人。
【改革后的卫生院】 2003年4月,卫生院内部进行全面改革,主要是人事制度和劳动报酬等方面的改革。同时,实行首诊负责制,倡导“关爱奉献,精湛温馨”的办院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改善医疗条件。此次改革卓有成效,主要体现在心齐、风正、医疗效果好等方面。
其一,心齐。全院职工以搞好本职工作为己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积极主动,各项工作配合默契,井然有序。从门诊到住院部,各科室互相配合沟通,一心为患者着想,遇事不推诿,见困难就上。2008年,按上级要求,区(场)计划生育指导站与卫生院妇产科合并,医务人员配合指导站,发挥技术优势,不怕苦,不畏难,定期上门为孕产妇服务,不管路途远近,风雨无阻,在平凡的琐事中体现人生的价值。
其二,风正。一是学风。卫生院党支部以提高职工业务能力为抓手,大力倡导树立良好学风。通过自学和离职学习,全院年轻医生都陆续取得本科文凭,年轻护士都取得大专学历。二是医风,医务人员视病人如亲人,微笑服务,温馨服务,在医院蔚为风气。2005~2010年无一例病人因医务人员态度问题而投诉的,优质服务普遍赢得广大职工好评。
其三,设施逐步完备,医疗技术逐步提高,医疗效果好。2007年,卫生院已拥有自动洗胃机、300MA双管双床X光机、液压手术床、多动能麻醉机、扇型B超仪、尿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激光治疗仪、心电监护仪、细胞计数仪、六参数监护仪、腰椎牵引床、新生儿辐射抢救台等一批较为先进医疗器具,更新救护车1辆。2008年,又增添高频电刀、阿洛卡超、300毫安放射机等。医务人员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外科、内科、检验科、中医科、五官科等均成功接治无数患者。近几年来,卫生院成功开展胃大部切除、胆囊切除、脾切除、肾、输尿管切开取石、甲状腺瘤切除、椎间盘摘除、子宫全切和四肢骨折复位等手术多次,抢救病危者成功率达90%以上。中医师陈庆华积累大量临床经验,在国家级相关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卫生院整体医疗水平高、效果好,享誉区(场)内外,服务范围由区(场)内逐步扩展到周边乡镇甚至远到千里之外,2005~2010年,年均接诊患者万余人次。卫生院先后被授予“江陵县先进集体”、“荆州市优秀基层党支部”、“湖北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六合垸学校
2004年9月,区(场)将中小学校资产整体划拨给江陵县教育部门管理,终止自办教育事业的社会职能。2006年,撤销中学高中班,原高中学生分别转至郝穴、熊河、滩桥等中学住读,全区(场)中小学校合并为1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2007年7月1日,江陵县教育局命名合并的中小学为“江陵县六合垸学校”,后更名为“江陵县六合中学”,2009年又更名为“江陵县六合垸初级中学”。2010年,该校在籍学生人数共792人,其中初中生277人,小学生515人;教师68人,其中取得高级职称7人。自2006年起,学校逐步改建、装修校舍,新建教学楼、学生食堂、操场,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学校改造工程完成 面貌焕然一新】
2005年,江陵县教育局与区(场)研究决定,在近几年内对区(场)中小学校舍、环境进行大规模改造,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2006年,学校改造工程启动,分3期进行。
第一期工程:在原中学运动场两侧新建1栋教学楼,3层12个教室,总投资90万元,其中65万元用于新建教学楼,15万元用于改建学生寝室,10万元用于改建校门等配套建设。2007年4月,完成教育楼主体工程,6月底投入使用,全区(场)中小学合并于此。
第二期工程:在新教学楼东侧新建多功能礼堂及学生食堂,扩建学生公寓,总投资120万元。均于2009年下半年竣工并投入使用。这期工程是争取到国家中西部初中学校改造项目全额拨款建成的。为学生在校学习、食宿创造优越条件。第三期工程:在中学原老食堂区开辟新的250米环形运动场,新修校园围墙长260米,投资20万元,由上级分期拨款。该工程于2010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改善并扩展学生第二课堂场所。
区(场)学校布局调整及改造工程历经4年完成,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多功能礼堂、学生运动场均修葺一新,一年四季,佳木葱茏,环境清新,此处成为中小学生理想的学习和生活乐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2 16:51
目录
概述
自然条件
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