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缘起事实上是约现象即实在而述说的,这种说法比
华严、天台的缘起论更进一步。
真言宗用语。以‘地、水、火、风、空、识’六种元素为
宇宙万法之根本的
缘起论。一般说来,显教诸宗都主张
森罗万象缘起于平等一实的真如。然而,此系遮情门所谈,未充分呈露其真相。
用语简介
真言宗以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为万有的根本,立于表德门而说宇宙万有的开展。谓六大为一切万法的本体,遍在法界,故又云
六大体大。而且六大又有互具互遍之义,每一大各具其他五大而互遍,此称为异类无碍。亦即在将六大分为色心时,六大是物而无非心,心而无非物,金胎两部二而不二,不二而二。
又,某甲之六大与某乙之六大互具互遍,自在无碍,此称为同类无碍。亦即:佛的六大,原原本本也是地狱等众生的六大,而地狱等众生的六大就是佛的六大。
如是,异类和同类互具互遍的六大,实际上,是一切万法的本体,是法尔的六大,乃法尔本有、古今同然的存在。而此法尔的六大,一由于因缘而呈现森罗的一切法,就称为随缘的六大。但其随缘,并非只是随缘,而是法尔即随缘、随缘即法尔。
◎附︰神林隆净着·欧阳瀚存译《密宗要旨》第七章
六大之名称
六大者,指地、水、火、风、空、识之六种。其中前五种称五大,第六称识大。
五大为物质之元素,识大为精神之元素。盖认地水火风四大为万有之本质,不独佛教,其在印度,凡《乌巴尼夜陀》(Upanis!ad)、数论、胜论等,亦均有此说。又希腊有达勒斯(Thales,6009.5B.C.)之水元说,亚拿克西墨勒斯(Anaximenes)之空元说,额拿枯莱陀斯(Herakleitos,534~4759.5B.C.)之火元说,额模柏陀枯勒斯(Empedokles,490~430B.C.)之地、水、火、风四元说。又四大说,固不待论,即地、水、火、风、空、识之六界说,亦为业已盛行于
原始佛教中者。但原始佛教不曰六大,而称为六界。即六界说虽重在分析指示有关于人体构成之元素,然人类以外之物象,亦认为由六界所成立。惟密教则谓当有有情与非情之别,有情一方,识之作用虽为显著;非情一方,则识毌宁为潜在之状态,恰可视识为全无。若无有情与非情之别,则为六大圆具矣。
六大缘起说
真言密教,就五大说更进一步,而建立六大缘起说。此六大有法然与随缘二种。法然之六大,称为性之六德,谓性之六德者,具有坚、湿、暖、动、无碍、了知。此坚湿等名,于原始佛教已明之,非密教独特之说。凡斯六德,以指法尔法然,为诸法万有实体上所具之本性,惟此性之六德,不能诉诸吾人之五官而得认识,吾人所得认识者,为地、水、火、风、空、识,名之为随缘六大。随缘六大者,即性之六德,随缘显示于现实之上,成为吾人认识之对象物之义。随缘六大,与佛教通说之六界,为同一之物,依于吾人之业烦恼而感得者,与吾人之业烦恼共相随逐,而成缘起。复次法然六大者,成就诸佛诸菩萨之体性。因诸佛诸菩萨,已无业烦恼,故非依于业烦恼所感得,而为不生不灭之实体。然此实体,非仅空理,乃色相庄严具足之体,而为吾侪所能观见之物,故似于吾人凡夫所认知之六大,但非由业烦恼所造出,而当为自然本有之物也。似此名自然本有之六大为法然六大,或性之六德。法然六大者,非为业烦恼所缠绵之吾人所得认知,设此为吾侪凡夫所得感见,则不得不认为是乃依于如来加持感应之力也。
复次法然六大,与随缘六大相对。若玩味其本末,则随缘六大,依于业烦恼,为吾等所造出者。其实性不外为业烦恼之实相,假托于法然六大而存在者也。法然六大,为物之自体存在,与吾人之业烦恼,无若何关系。随缘六大,因系假托于法然六大而存在,故大师以法然六大为能生,视四曼三密为所生。但密教仅称六大之时,则指法然六大,非指随缘六大。又以六大为一切万有之本体,说为一切万有能生之体,是时乃以所谓一切万有云者,统摄于四曼三密二者之中而处理之。如说六大能生之时,则四曼三密,成为所生。盖四曼为相大,三密为用大,六大为体大。综合此体相用三大而观察之,虽不外为于一实相之三方面,循于思索上之便利,区别为三,然自能生所生言之,则与子由母胎降生,其义殊异。盖体相用三大,于三即一,一即三之关系而存在,以一实相,由思索上之立场,为体相用之区别考之,即不外为依据一实相之三方观察法,故离体别无相与用存在,相与用之外,亦固别无体,虽立能生所生之名,不外为如本末始终差异之区别。虽称为六大缘起,并不以诸法万有,自六大缘起而来,盖缘起当体之如实,即有六大,六大之如实,即成诸法万有,斯乃不可忽者也。
详细内容
(1)地大
如实不空之体大本来绝无朕兆,而托起为法界,若有妙质(实则无质,惟具理性)寓焉;依各别妙质一一开为法相,则成为种种原质。印度古代学说,一切原质皆摄于地,从而名其妙质曰地大。然地大之发展一切妙质究由何种力用致之?则“坚性”之力也。任何种子皆处涅?寂境之中,托以坚性,而后显露妙质于法界;无坚性内托,任何种子俱不能建立。是故坚性为地大之所依,展转成为缘起万法之第一根本。
(2)水大
法界无数分位中之一切种性本来互相融摄,任取一性为主体,余性皆成辅属。学者若只会得浑略之实相,不过知其如实不空而已,不明任一种性之如何结构也。欲亲证其结构,不能徒依地大之衬托力,须开敷其种性之条理而细认之。此犹水灌物种令渐发芽,乃至开花结果,物种之特性庶一一呈露,从而名其开敷之能力为水大。然水大何以有开敷力用?则“润性”致之。是故润性为水大之所依,展转成为缘起万法之第二根本。
(3)火大
“多法界”虽千差万别,初惟无形中默契其理趣;开为外迹,并无色相可见。欲见之者,不可不入“宝部”三昧以支持之。此种三昧固藉地大为体、水大为用,而能辉发色相者,端在火大。藉“火”为名,以世间之火具光、热两种能力,关系物相甚大也。然火大何以能具光、热力用?则“炎性”致之。将此性施诸法界妙质起摩擦之功,故光、热作焉。是故炎性为火大之所依,展转成为缘起万法之第三根本。
(4)风大
任何种子之心,欲以所具特性(不论主性、宾性)启发他心同样法性,须先入特性三摩地;次推动此性遍满十方,打入一一他心之中。他心能接受者,即起此性与之相应,得开出“共业”法相。是为风大作用。借“风”为名,以世间之风有运送能力,令所送物由彼达此也。然风大何以有此力用?则“动性”致之。法界所谓推动,非真由此送彼,乃自心发动一种法性,波动一切他心皆起其蕴藏未发之性(如水波纹)也;开为外迹,遂显现种种变化状态。是故动性为风大之所依,展转成为缘起万法之第四根本。
(5)空大
万法本体不惟无质,且亦无性;似若有性者,原属地大作用。所谓一真法界指此。更能开出多法界,则水大条理之,火大辉发之,风大变化之。泯“四大”之力用,便一无所有,即归绝对空体。然空之中隐含万德,现诸法界虽“四大”依以起用,仍然当体即空,因名空大。其力用无可比况,只称“无碍性”而已。一有所碍,则“四大”便不能任意缘起万法。是故无碍性之空大又为缘起根本中之根本。
(6)识大
仗“五大”力用开出一切法界特性,心之所感惟觉光明理致,初无形相可观;扩为外迹,详分六根认识之,而后标成种种假相;摄相归性,在法界中犹有辨相之“灵知性”在,是名识大。“五大”依真如而分,识大依本觉而生;无“五大”固不能缘起万法,无识大亦无从辨别万法。辨别精熟,转能以识大操纵“四大”。是故万法之缘起复以灵知性之识大为主要依。
究竟真理原依“六大”缘起万法。未达此理者,各就见地抒论之。“真如缘起说”失之浑略,其中犹有高下:能会二空真如,万法固从本性直现;只会生空真如,万法则从“异熟”流出耳。“赖耶缘起说”,乍观之似在“真如缘起”之下——俱生我执未断故,然赖耶实通三位,初位见地固低,中位同生空真如,后位同二空真如,且无浑略之弊也。“业感缘起说”,二乘及不了义空宗俱有之。
“六大”之义极为精微,地、水、火、风诸名只循俗谛借用之,直须会其本性乃得。若执六尘上之地、水、火、风作为万法缘起之原,即落外道见解,反不若科学家分析之详矣。有志参究者尚留意焉。
新思想
于真言密教教义上,提倡六大体大之说,厥为弘法大师(774~835)。大师以前之密教诸大德,关于此事,尚未极力主张。大师于即身成佛义,树立六大之说,其根据虽取诸《大日经》及《金刚顶经》,但两部大经,文字上并未显示六大之意义,故谓两部各别说述六大之义,乃大师之新说。又大师并以为《大日经》曾举示五大,《金刚顶经》曾举示识大,其理由则大师以为六大之种子真言,乃出于阿(地)、卑(水)、罗(火)、吽(风)、欠(空)、吽(识)之六字真言。此六字中,前五字表五大,最后一字为识大之种子,以阿、卑、罗、吽、欠五字,配合五大。自《大日经》观之,决非不自然者,至以吽字配合识大,则《大日经》上,究无说明,窃意此种意义,于《金刚顶经》,方始显现耳。
‘吽’字原为金刚手菩萨之种子,鍐字为智法身之种子。但在《金刚顶经》,智法身为果上之身,自不待言此果位智法身之因位身为金刚手菩萨,因位之菩萨以成为果上之法身,遂转舍识而成转得智。盖即以为因位识胜,果位智德胜也。故若因位菩萨之心称之为识,则果位法身佛之心称之为智,乃深入于大师心意之思想,于是以为金刚手菩萨,乃因位之身,故识之作用为优。爰是以此菩萨种子之吽字,而视为识大之种子,夫然,自六大种子真言推之,大师之所谓六大,乃以宣显两部大经之要旨,洵可断言。惟六大之种子真言,于密教之经轨,就吾人所得之知见为限,尚无定论。故此真言,殆大师自身所作,当可想像也。
就大师树立六大缘起之新说,以为于此当具有种种之思考,若举其重要者,则为(1)因明现象即实在之义,(2)因示金胎不二之思想。
以上二项,成为最有力之动机,使大师而提出六大缘起说者,讵非以此。现象即实在之哲学思想,足为大师最注重之即身成佛说之第一原理,以现象即实在故,乃得主张凡身即佛之说,金为智,胎为理,此之理与智,本来不二,而为五大之理所存。职是,遂以谓佛智必定潜在,当属无违,似此因宣扬凡即是佛、生佛一如之教义,而昭显金胎两部大经中,认为具有极微妙之原理,斯即六大缘起说耳。是故关于六大缘起说,虽有种种弱点,其意义或有未能彻底,然当观察大师树立新说之苦衷,俾此六大缘起说,圆融大成,以完成此未完成之思想,并期授与成佛说以学理上之基础,斯乃后学所极须黾勉从事者也。
六大法身
复次真言宗不仅以六大为一法体,且视为一大法界身,称之为六大法身。按六大法身之名,首创于觉鍐上人(1095~1143)。六大法身者,综合十界,视宇宙全体为一,所命之名称,盖以指全宇宙之统一体。六凡(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均不过可认为此六大法身部分的显现,实则宇宙之事事物物,即至于一微尘亦咸圆具六大之德,其一一个体仍得胥视为六大法身。同时一一六大法身,更成为综合统一之一体,而成为六大法身。似此视宇宙万有为六大法身,其思想之肇始者,固为弘法大师,然当大师之时,仅六大法界体性之思想,业为甄明。其明白名此六大体性为六大法身,则为觉鍐上人。大师以六大法界体性,视为宇宙万有之本体实相,此种本体实相外,任何皆不存在。六凡四圣之十界当体相,即诸法界之实相,即此可认为法界曼荼罗,大师识见之高,盖即在此。
大乘佛教之理想,亦遂至此境地。若以哲学上之词句言之,是为现象即实在,据此哲学的见解,殆足以彻底明显凡即是佛之理,是故视全宇宙为六大法界身时,吾人凡夫亦为六大法身,同时又为法界身之一分身。吾人真实了悟之时,自此刹那,吾人业已非凡夫迷人,而与宇宙大我之遍法界身,全为同一。盖即视为体解娑婆即寂光土之妙谛,悟入凡即是佛之真实义者。似此意义之思想,弘法大师业已于即身成佛义等,力为陈说。故六大法身之名,虽至觉鍐上人时,始为使用,然思想已于大师时显示之,殆为不可讳者。夫此六大法界身,即为宇宙法界身,以此全宇宙,视为一大法界存在,于此全宇宙万有个个之物象,咸为大宇宙法界身之缩写,其个个之物,完成为个个之物,且认为足可完成者,此个个物与全宇宙,圆融无碍自在,此不离彼,彼不离此,成为融混一体,于以保持全宇宙之秩序与统一,是乃真言密教哲学思想之基本原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