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时
昼夜六时
即晨朝、日中、日没(以上三时为昼)、初夜、中夜、后夜(以上三时为夜),此六时分别又作平旦、日正中、日入、人定、夜半、鸡鸣。按内地24小时制,大概时间:初夜 18:00-22:00;中夜 22:00-02:00;后夜 02:00-06:00;晨朝 06:00-10:00;日中 10:00-14:00;日没:14:00-18:00。
词语释义
依《西域记》卷二所述,在印度,时间的最小单位称为刹那,一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为一昼夜。佛教即以此种时间区分来行事,故经论之中多有六时之说。如《舍利弗悔过经》云(大正24·1090a):“常以平旦、日中、日入、人定、夜半、鸡鸣时,澡漱整衣服,叉手礼拜十方,自在所向当悔过。’《阿弥陀经》云(大正12·347a):“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普贤观经》云(大正9·390b):“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行忏悔法。”
大智度论》卷七亦云(大正25·110a)︰‘复次菩萨法,昼三时,夜三时,常行三事,一者清旦偏袒右肩,合掌礼十方佛言,我某甲,若今世、若过去世无量劫身口意恶业罪,于十方现在佛前忏悔,愿令灭除不复更作,中暮夜三亦如是。’即谓昼夜六时当礼十方佛,并作忏悔回向。
此外,有关昼夜之分,另有八时之说,即昼四时、夜四时,每时又分四分。
我国则于黄帝时始制漏水器以分昼夜;成周时,挈壶氏以百刻分昼夜,即冬至时,昼四十刻,夜六十刻,夏至时,昼六十刻,夜四十刻,春分、秋分时,昼夜各五十刻。又,依《高僧传》所载,净土教始祖慧远(334~416)入庐山劝六时念佛时,患山中无漏刻,遂作铜叶莲华十二叶置于水盆上,以定昼夜十二时,此称莲华漏。
印度将一年分为六时
即渐热、盛热、雨时、茂时、渐寒、盛寒。
时解脱阿罗汉要入定及得解脱时所需的六时
即《大毗婆沙论》卷一0一所说的得好衣、得好食、得好卧具、得好处所、得好说法、得好补特伽罗(即同学)等六时。
参考资料
“六时吉祥”为哪“六时”.凤凰网 . 2011\u5e7405\u670803\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2 10:06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