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军事上的六项原则。《荀子·议兵》:“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必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
出处
《新书》东汉.贾谊 卷八
《新书》又称《
贾子》,是贾谊的政论文集,《汉书 ·艺文志》列入儒家,今存10卷58篇,其中《问孝》、《礼容语上》两篇有目无文,实为56篇。《新书》集中反映了贾谊的政治经济思想,开篇即为著名的《
过秦论》,总结了
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宗首》、《藩强》、《权重》等阐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大政》、《修政》等提出了利民安民的民本思想。贾谊的政论散文逻辑严密,感情充沛,气势非凡,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汉帝国大一统创始期之积极进取,力图建功伟业的豪情壮志,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
鲁迅先生说,贾谊文章“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原文
六术
德有六理,何谓六理?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
德之理也。六理无不生也,已生而六理存乎所生之内,是以阴
阳天地人,尽以六理为内度,内度成业,故谓之六法。六法藏
内,变流而外遂,外遂六术,故谓之六行。是以阴阳各有六月
之节,而天地有六合之事,人有
仁义礼智信之行。行和则乐兴,
乐兴则六,此之谓六行。阴阳天地之动也,不失六行,故能合
六法。人谨修六行,则亦可以合六法矣。
然而人虽有六行,微细难识,唯先王能审之。凡人弗能自
至,是故必待先王之教,乃知所从事。是以先王为天下设教,
因人所有以之为训,道人之情,以之为真,是故内本六法,外
体六行,以与诗、书、易、春秋、礼、乐六者之术,以为大义,
谓之六艺。令人缘之以自修,修成则得六行矣。六行不正,反
合六法。艺之所以六者,法六法而体六行故也,故曰六则备矣。
六者非独为六艺本也,他事亦皆以六为度。声音之道,以
六为首,以阴阳之节为度,是故一岁十二月分而为阴阳,各六
月,是以声音之器十二钟,钟当一月,其六钟阴声,六钟阳声,
声之术律是而出,故谓之六律。六律和五声之调,以发阴阳天
地人之清声,而内合六行六法之道。是故五声宫、商、角、征、
羽,唱和相应而调和,调和而成理谓之音。声五也,必六而备,
故曰声与音六。夫律之者,象测之也,所测者六,故曰六律。
人之戚属,以六为法。人有六亲。六亲始曰父,父有二子,
二子为昆弟,昆弟又有子,子从父而昆弟,故为从父昆弟,从
父昆弟又有子,子从祖而昆弟,故为从祖昆弟,从祖昆弟又有
子,子从曾祖而昆弟,故为从曾祖昆弟,曾祖昆弟又有子,子
为族兄弟。备于六,此之谓六亲。亲之始于一人,世世别离,
分为六亲。亲戚非六,则失本末之度,是故六为制而止矣。六
亲有次,不可相逾,相逾则宗族扰乱,不能相亲。是故先王设
为昭穆三庙,以禁其乱。何为三庙?上室为昭,中室为穆,下
室为孙嗣令子。各以其次,上下更居,三庙以别,亲疏有制。
丧服称亲疏以为重轻,亲者重,疏者轻,故复有麤衰、齐衰、
大红、细红、缌麻备六,各服其所当服。夫服则有殊,此先王
之所以禁乱也。
数度之道,以六为法,数加于少,而度出于居。数度之始,
始于微细。有形之物,莫细于毫。是故立一毫以为度始,十毫
为发,十发为牦,十牦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备于六。
故先王以为天下事用也。
事之以六为法者,不可胜数也。此所言六,以效事之尽以
六为度者,谓六理,可谓阴阳之六节,可谓天地之六法,可谓
人之六行。
作者介绍
贾谊(前200~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
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
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
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
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
吊屈原赋》、《
鵩鸟赋》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