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沙村,位于
横栏镇西部,距镇政府约5千米。东连宝裕村,西南接指南村,西隔磨刀门水道与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相望,北与五沙村、三沙村相邻。宋末元初,村域淤积成沙洲,称白濠洲。明永乐年间(1403一1424),已有乡民在此垦耕。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顺德容奇等地移民迁人定居,按顺序称第六沙,故名六沙村,和五沙村同属白濠洲。该村地势低洼,河网密布,主要河流包括:西部白濠沥、西江河,东部低沙河,东北部状元河,中部庙河、中心河。村落沿六沙涌、白濠沥、跃进河两岸呈线状分布。
村情概况
六沙村位于中山市
横栏镇西部,是横栏镇第一大村,土地面积13000多亩,原有1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约9600人,近2000户。
2020年11月,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07年全村
工农业总产值1.739亿元,全村人平收入8485元,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80多万元。2009年,六沙村工农业总产值2.0498亿元。其中工业1353万元,农业15717万元,第三产业973万元,村民小组承包收入2025万元,村委会收入72万元,全村人均收9941元。
历史沿革
该村地域清代属香山县。1936年属中山县第三区六沙乡。1949 年属长庚乡。1950年与五沙合并,称六沙乡。1951年1月分出五沙,称六沙村。1953年6月复合五沙,称五六沙乡。1955年8月属横栏区。1957年2月属横栏乡。1958年8月属横栏公社;9月属小榄大公社;10月属沙溪大公社,称五六沙生产营。1959年4月复属横栏公社。1961年8月属横栏区五六沙小公社,分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四个生产大队。1963年初称横栏公社六沙大队。1984年2月属中山市横栏区六沙乡。1986年12月属横栏镇,称六沙行政村;1989一1998年称六沙管理区。
发展状况
六沙村地处濒临
西江,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水质、空气均无工业污染。在水产养殖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村委会从2000年开始着手发展水产养殖业,主要优质品种有
南美白对虾、甲鱼、桂花鱼。现有水产面积11500亩,其中南美白对虾面积7000亩,2002年南美白对虾年产量3500吨,年产值7000万元。 六沙村在扩大水产养殖面积的过程中注重“硬、软”件建设,一方面搞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3年来在市镇两级的支持下村共投入资金619万,修农路50公里、建农桥19座、新推鱼塘3600亩、鱼塘整治4500亩,形成道路畅通、鱼塘连片的高标准鱼塘,为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村委十分重视科学养殖,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开课培训、现场指导、外出交流等形式提高农户的养殖技术水平,每年举办讲座6场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六沙人勤劳、好学、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在
村委会的正确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
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全镇具备强大的水产流通队伍,全镇有流通专业户44人,其中六沙村有专业流通户16人,配备流通车辆30部,产品销往港澳内陆各地。镇里有水产品交易市场一个,虾苗场8个,有技术咨询和饲料、鱼药店12家,每家店都配备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从事鱼虾病害防治,从而形成了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服务化体系,推动了水产业的高档优质品种发展。
六沙村是一个水乡,村内大小桥梁50多座,但有些桥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桥,村委会就从租金中拿出资金修桥建路。村里已经完成了9座桥梁的修建工作,还有2座在建。与此同时,村委会还加大农路修建力度。村里已经修好了2条宽12米、长2.5公里的农路,还有一条1000米的水泥路正在施工。村委会有钱了,平时的开支就不用再向村民收取了。2002年以来,村委会再没有向村民收过一分钱。手头宽松了,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环境卫生。近年来,村委会每年都投入数万元搞好村里的环境卫生,2003年,六沙村被评为市级卫生村,2005年又被评为省级卫生村。
荣誉称号
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227人,班子成员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六沙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被评为“体育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市卫生村”“文明村”“农村(社区)文化室、农家(社区)书屋建设先进集体”“中山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社区(村)”“广东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一级单位”“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经济建设
六沙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依靠西江水资源的优势,长年主攻养殖业,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2252.94亩,水产养殖面积约8000亩,养殖的优质品种有南美白对虾、甲鱼、桂花鱼等,占养殖面积约70%。近年来,随着花木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利用毗邻三沙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花木种植业,增加集体收入。
六沙村临近西江,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在水产养殖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村委会从2000年开始着手发展水产养殖业,全村拥有12000多亩耕地中,水产养殖面积占11000亩,养殖的优质品种有南美白对虾、甲鱼、桂花鱼等,占养殖面积的70%左右。几年来,六沙村利用地理优势发展高值水产养殖,现已成为全市最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六沙村现有专业流通户30人,配备流通车辆40部,产品销往内地及出口港澳等;对虾收购站3个,虾苗场3个,有技术咨询和饲料、鱼药店20多家,每家店都配备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从事鱼虾病害防治,形成了集生产、产中服务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市场,推动了六沙村高档优质水产品的发展。
另外,六沙村充分发挥毗邻三沙花木种植基地的优势,六沙村在白濠头修建农路,接通了三沙花木基地的农路,又充分利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集体优势,借助古神公路的开通,进一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调整花卉种植业面积,促进土地租金提升和土地产出率的提高,增加村、组集体和农民的经济收入。2009年末该基地的土地承包租金达到1700元/亩。因此六沙村在今后工作中,继续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工农业生产,为六沙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更多的努力。
历史文化
村民由来
村内主要有黄、梁、吴等姓,均于清道光年间从广东顺德容奇等地迁入。
本地方言
传统建筑
现存传统
广府民居两座。其中,西宁街38号民居始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40平方米,木梁瓦顶,青砖墙。
现六沙幼儿园门前庙河上有一座古桥,名青龙桥,根据桥旁《重修桥路碑记》(刻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记载,桥梁原名延澜桥,始建年份不详,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青龙桥原为木板桥,1935年修时改用三块约长8.8米、宽1.7米、厚0.18 米的坤甸木板组成桥面,桥梁用条石砌墩。为方便村民骑自行车、摩托车上下桥,20世纪80年代后期,六沙村将桥头两边的石台阶用混凝土覆盖成斜坡,并在桥面两旁的护栏安装镀锌钢管。
六沙村老人活动中心的园区内存石刻碑记一块,碑高1.8米,宽0.75米,厚0.15米,记录清道光十年(1830年)香山县衙为调解六沙村黄姓与新会李树人等有关田亩、田税纠纷的告示。
三圣宫,供奉洪成大王,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20世纪70年代重修。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村民自发组织到三圣宫庙祭拜、聚餐,届时有舞狮、咸水歌等表演另有东胜社、东一社、潜东社、南安一社、南安二社.北一社、北宁社、北胜社、北安社、北溪社、聚龙社、新胜社、永兴同心社、新龙社、新龙民安社、胜龙社、福龙社、龙洞社、同心社、西宁社、北源社、接龙社、六沙社稷等土地庙,均始建于民国时期,20世纪80年代重修。每逢春节、清明、二月初二土地诞,村民前往拜祭。此外,新娘婚后第一次下地干活,村民新居动工等,也会就近祭拜土地公,祈求神灵保佑。
传统习俗
每年清明,黄姓族人集体到鲫鱼沙公墓祭拜祖先,梁姓族人集中前往新围仔祭拜祖先,其他姓氏则分散祭祖。
村中每逢重要节日,必邀请舞狮队表演助兴。春节期间,舞狮队在村中做巡游表演,如有村民放鞭炮迎接,‘狮子”便到村民家门前表演一番表示谢意。有的村民还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和龙眼叶扎在一起吊在家门前,“狮子”看见后作采青表演。
公共设施
县道古神公路,乡道跃进路、中港路、六沙大道经过村落。全村于20世纪70年代通电,80年代通自来水、电话,90年代之前已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05年通网络。村中有横栏第二小学、六沙幼儿园、六沙体育中心、六沙休闲公园、老人康乐园和康乐园图书馆等。1998年镇政府投资40多万元兴建六沙村体育中心,共有3300多个座位,内设灯光篮球场、多功能舞台。村里每年在这里举行的体育赛事和文娱活动至少20场。
六沙村是横栏镇文化大村,文化氛围浓郁,文化特色突出,近年来,随着对文化事业扶持力度的加大,文化队伍不断壮大,篮球队、龙舟队、曲艺社、醒狮队、舞蹈队、咸水歌队、柔力球队、书画协会长期活跃在村内。为了进一步搞好文化事业,营造更浓厚的文化氛围,六沙村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文化建设,积极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完善文化硬件设施,在老人活动中心大楼新建立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创作室、少儿活动室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对广场进行升高改造、修缮球场设施等,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促进六沙村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