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楼
一座重檐围廓式楼阁
建造历史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崔宪按参加北京皇宫修建的太平艺师毕昌带回的图样捐资修建,八角;17块青石浮雕则出于青阳—艺师之手。因毁于火,明崇祯四年(1631),崔应兆重建,改为六角,俗称“六角楼”。清嘉庆八年(1803)、光绪八年(1882)、民国初年均重修。
1981年、2001年安徽省文物局和黄山区人民政府拨款大修。
1984年7月黄山市(原太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结构
六角楼是一座重檐围廓式楼阁,3层,通高23米。台基高1.68米,直径10米,占地70平方米。全楼以木构为主,不施斗拱,利用梁头加斜撑承挑檐檩。
楼门东向。第一层外门为栅栏式,9级石阶,一对石狮守护边旁。栅门两侧嵌“八骏图”青石浮雕。檐角下6根花岗石方柱间嵌有其余15块浮雕,为“太白访贤”、“喜鹊登梅”、“松鹤延年”等。图案古朴生动,雕刻圆润流畅。
柱与墙体围成回廓。柱间小额枋可挂宫灯,墙上沿砌有内额枋,画有荷花、鱼、龙、丹凤朝阳等图案,其下开有圆形字窗。进密门,迎面为木制照壁,照壁柱直贯楼顶。
第一层由花岗岩砌成台基,高1.68米,四周石栏嵌有17块青石浮雕,有山水人物、飞禽走兽,图案极为工致。楼身由花砖墙和圆形于字砖窗组成,每面墙上有砖砌彩绘假梁,图案为荷花爱黄、丹凤朝阳等。二、三层均有木雕花栏杆。二层小回廊长22,、米,宽0.58米。有四个长方形窗和一个月门,月门四周彩绘福寿双钱角花:三层楼顶有藻井,彩绘牡丹、福禄、花卉疏果和龙。楼顶为釉陶制葫芦瓶,高2米,三层六面屋脊共有72只脊兽。每层檐角悬挂风铃。
照壁后有19级木梯上通第二层。二层东面圆门,门两侧绘有福寿双钱角花,西为照壁,其余四面墙开有4扇长方形窗。回廓围以“田”和“工”字花形组成的木制栏杆,照壁后20级木梯通向三层的小门。三层东为正门,西照壁,门两侧上方悬装挂落,其余三面墙开有三扇长形方窗。回廓围有菱形花纹木制栏杆。楼顶藻井绘双龙戏珠、蝙蝠、花卉等图案。
全楼外观挑角飞檐,渐高渐收。3层18条脊饰有麒麟、天狗、天马等瑞兽,翘角嵌鸱尾,悬有风铃。楼顶装1米多亚葫芦形陶刹,直插苍穹,与全楼形成展翅冲天,直干云霄之势。
楼上每层楼门原均悬有匾额。第一层“云衢直上”,祝愿青云平步;第二层“更上一层”,祝愿步步高升;第三层“拱秀”,饱览满眼秀色。顶层照壁上有“光照微垣”纸贴横披,下供魁星,祝愿前程远大。
相关传说
太宇楼是一座砖楼,三层,为明代万历年间当地人崔宪所建,早先还是“甘棠十景”之一,后来荒废了,连它的本名也被人淡忘了。时人见它有六角,就称之为六角楼。
六角楼的传说是,上面一直住了一位瞎眼的白发老太,她活的太长,连自己也记不清已活过了多少岁月。她只知道自己还活着,并且还要永久地活下去,直到楼倒为止。
真的没有人再去爬上那楼了,即使大人从楼下走,也是脚步匆匆,不敢往上看一眼,好像那妖怪似的老太就立在窗口。那楼终于没有倒,它先是摆出了要倒的姿势,把人吓跑,它就不倒了,非但不倒,它还活了。看,楼顶的琉璃瓦瓦隙里长出了绿绿的蒿草,那般的茁壮是平地里无论如何也长不出来的。蒿草年年都长,楼不是活了吗?它活在了人们的疏远之中。
人们也不是完全忘记了六角楼,后来有一天,就有人上去了,而且在里面住了一夜。
这是一位邵姓棋士。他本也是江南一名门望族子弟,一次偶然的机会,用四张烙饼从一濒死的乞丐手中换得数页《蓬门戏谱》,便全心迷上了象棋,以至舍弃锦衣玉食、娇妻稚儿,开始浪迹江湖,以棋会友。凭着半本《蓬门戏谱》,所到之处,竟无敌手,他好不懊恼!
这日他从石台走到甘棠,天色已晚,只好暂住一夜。在这里他本不打算露棋,是旅途困惫、精神不振,还是看出甘棠地偏人少,谅无高人呢?这就无人知晓了。总之,他是打算第二天就离开这里去徽州的。
偏就有人看出了他是个棋士,他不得不打开背囊,取出棋具。他把棋局就设在了六角楼下。
先摆残局。一连摆了“霸王卸甲”、“单鞭救主”、“三醉岳阳”、“千里独行”几个棋式,竟连连被人破局。破局者是:一跛足的剃头师傅,一学堂里的算盘老师,一自己没有了牙齿的老牙医,那破“千里独行”的,只是一位没有出师的木匠徒弟。
棋士震惊了,跑了多少码头,都是风风光光的,却在这么个不起眼的小镇上栽了!不,不能认栽,他还有大型排局“七星聚会”没有拿出,再说,摆残局只是投石问路,待高人出现,那应该是对弈三盘,对弈才是真正的较量,残局只是小技而已。自得了《蓬门戏谱》之后,他自觉棋艺已臻化境,十几年的江湖生涯也告诉他,这个世上已难逢敌手了!
他婉拒了镇人相邀,就夜宿六角楼。大型排局己多年不用,他需要静处一室,把各种变招重温一遍。走进六角楼,底层太潮,又长有杂草,就顺仄仄的阶梯上到二层,却也是尘封多载,蛛网满结了。顾不了许多了,他就在地上铺上油布,躺了下来。是夜无星无月,无风也无雨,棋士在脑中把排局谱过了一遍,心中有了底,就安然入睡了。
后半夜,他忽被几下熟悉的“叭嗒”声惊醒,细闻分明是楼上有人在下棋!棋士先疑自己尚在梦中,咬舌舌痛,又疑有狐仙作怪,猛咳一声,楼上间或的“叭嗒”声依旧,真到晨曦已降,上面动静方止。棋士壮胆上楼察看究竟,三楼上竟是一尘不染,当中赫然放置一块榧木棋盘,上有枣木棋子数只,细看也是一残局,黑棋子力少于红方却已对红方构成绝杀之势,更令棋士惊异的是,那黑“将”竟被一枚铁钉钉牢在棋盘上。
邵姓棋士这个早上就离开了甘棠。有人说他不再下棋了,重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过起了纨绔儒冠的生活。
修缮古楼
六角楼原名太宇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一座重檐围廓宫殿式楼阁,三层六角,通高23米,砖木琉璃瓦结构。楼顶尖为风波葫芦状,底层四周有石刻浮雕十六块,雕以山水、飞禽、走兽、人物、花卉,图案古朴生动,雕刻圆润流畅。因年代久远,六角楼主体结构自然风化损坏较严重,少数构件脱落,为此,黄山区文体局组织文物专家实地勘查后斥资8万余元对整座楼阁进行全面修缮并重新油漆。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题雕塑
为提升黄山城市品位,区建委拟在六角楼文化广场建设一座主题雕塑,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2009年11月17日公示的雕塑方案主题予以调整,重新设计了广场主题雕塑方案。
方案一
猴魁传说:雕塑设计以圆雕浮雕相结合,将猴魁的传说立体的呈现出来。
传说大意是: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
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雕塑采用了大刀阔斧、虚实相间表现手法,与山石浑然一体,外形与黄山的景点猴子观太平相呼应,传说的融入使雕塑增加了可读性和厚重感!
方案二
《茗源颂》:雕塑设计向人们展现了勤劳的黄山儿女采茶、制茶的典型形象,雕塑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采用了远古和现代相连结的形式,用以展现太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茶文化,雕塑造型采用了黄山山体的轮廓与人物形象相结合的方式,人物服饰选用了有黄山特色的头巾围裙等,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茶叶也主要体现的是有着“两刀一枪”之称的赫赫有名的太平猴魁,通过表现采茶女凝视指尖的茶叶这一平凡的动作展现了黄山儿女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8 15:43
目录
概述
建造历史
建筑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