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叶,
中药名。为
兰科植物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 (L.)Sw.;
寒兰Cymbidium kanran Makino或
台兰Cymbidium floribundum Lindl.var.pumilum(Rolfe)Y.S.Wu et S.C.Chen等的叶。建兰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寒兰分布于华东、华南及云南。台兰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具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利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肺痈,支气管炎,咳嗽,咯血,吐血,尿血,白浊,白带,尿路感染,疮毒疔肿。
入药部位
叶。
性味
味辛,性微寒。
归经
归心、脾、肺经。
功效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利湿解毒。
主治
肺痈,支气管炎,咳嗽,咯血,吐血,尿血,白浊,白带,尿路感染,疮毒疔肿。
相关配伍
1、治劳力咳嗽:干建兰花叶30g,红鹿含草(即鹿含草已结有孢子囊者)15g。共火上焙赤(勿过焦)研末。每用6g,开水泡糖服。(《泉州本草》)
2、治劳力,吐血,咳嗽:干建兰叶,每次10叶,清水煎服,数次血止嗽愈。(《泉州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者15-30g;或研末,每次4g。外用:适量,捣汁涂。
采集加工
四季均可采,将叶齐根剪下,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1、建兰:又名建兰花、秋兰、八月兰、官兰花。地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长1.5-2.5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2-4(-6)枚,带形,有光泽,长30-60厘米,宽1-1.5(-2.5)厘米,前部边缘有时有细齿,关节位于距基部2-4厘米处。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长20-35厘米或更长,但一般短于叶;总状花序具3-9(-13)朵花;花苞片除最下面的1枚长可达1.5-2厘米外,其余的长5-8毫米,一般不及花梗和子房长度的1/3,至多不超过1/2;花梗和子房长2-2.5(-3)厘米;花常有香气,色泽变化较大,通常为浅黄绿色而具紫斑;萼片近狭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2.3-2.8厘米,宽5-8毫米;侧萼片常向下斜展;花瓣狭椭圆形或狭卵状椭圆形,长1.5-2.4厘米,宽5-8毫米,近平展;唇瓣近卵形,长1.5-2.3厘米,略3裂;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上面有小乳突;中裂片较大,卵形,外弯,边缘波状,亦具小乳突;唇盘上2条纵褶片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半部向内倾斜并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长1-1.4厘米,稍向前弯曲,两侧具狭翅;花粉团4个,成2对,宽卵形。蒴果狭椭圆形,长5-6厘米,宽约2厘米。花期通常为6-10月。
2、寒兰:地生植物;假鳞茎狭卵球形,长2-4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3-5(-7)枚,带形,薄革质,暗绿色,略有光泽,长40-70厘米,宽9-17毫米,前部边缘常有细齿,关节位于距基部4-5厘米处。花葶发自假鳞茎基部,长25-60(-80)厘米,直立;总状花序疏生5-12朵花;花苞片狭披针形,最下面1枚长可达4厘米,中部与上部的长1.5-2.6厘米,一般与花梗和子房近等长;花梗和子房长2-2.5(-3)厘米;花常为淡黄绿色而具淡黄色唇瓣,也有其他色泽,常有浓烈香气;萼片近线形或线状狭披针形,长3-5(-6)厘米,13.5-5(-7)毫米,先端渐尖;花瓣常为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厘米,宽5-10毫米;唇瓣近卵形,不明显的3裂,长2-3厘米;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有乳突状短柔毛;中裂片较大,外弯,上面亦有类似的乳突状短柔毛,边缘稍有缺刻;唇盘上2条纵褶片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部向内倾斜并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长1-1.7厘米,稍向前弯曲,两侧有狭翅;花粉团4个,成2对,宽卵形。蒴果狭椭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1.8厘米。花期8-12月。
3、台兰:又名小蜜蜂兰、蒲兰、串兰、方兰、红兰。台兰与多花兰相似,但本种较矮小,叶片厚而光泽,花茎长15-30cm,着花15-40朵,花形较小,深紫褐色,唇瓣白色,无香气。花期4-5月。
生长环境
1、建兰: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各地有栽培,变种、变型及栽培品种很多。
2、寒兰: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华东、华南及云南。各地有栽培,变种及栽培品种较多。
3、台兰:于山坡地生或树上半附生。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相关论述
1、姚可成《食物本草》:“散久积陈郁之气。”
2、《纲目拾遗》:“通舒经络,宣泄风邪。”
3、《分类草药性》:“涂诸疮疔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