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话剧《兰陵王》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融入了戏曲、傩戏等中国传统戏剧元素,在舞台效果上突破以往写实模式,融入魔幻色彩。该剧以北齐名将兰陵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讲述了一个“灵魂与面具”的寓言故事。
话剧《兰陵王》从北齐名将兰陵王的传奇故事发展出全新的情节,将兰陵王设置成一个因目睹父王被害而用女儿态掩藏真性情的柔弱王子,齐后为唤回兰陵王的男儿血性,交予他先王遗物——神兽大面,戴上大面的兰陵王神奇般地平添雄伟气概,在战场上所向无敌,却也同时走到冷酷无情、暴虐可怖的人性另一个极端。最终,齐后用母性的牺牲帮助兰陵王告别迷途,回归本我。全剧用象征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灵魂与面具”的寓言。
在全剧的舞美呈现上,面具的运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元素,全剧自始至终都贯穿面具的意象。曾参与《伏生》等剧目面具设计的张华翔表示,此次的设计兼具艺术性、历史感与实用性,特意前往日本,实地参观保存在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能剧《兰陵王入阵曲》的传统面具,寻找创作灵感。但是对于传统面具的借鉴绝不是照搬,在设计过程中,他还融入了中国戏曲始祖“傩戏”面具的特点,力求让每一件面具都成为极具古老拙朴美又不失现代感的艺术品。此外,《兰陵王》整体音乐气质侧重民族与现代相融,其中加入了西凉乐龟兹乐的元素。声音效果方面,着重于戏剧风格感觉的营造,追求音效的音乐化,隐藏在戏的后面,让观众在观看时感受到音乐音效与剧情融为一体的自然。
导演王晓鹰的“中国式舞台意象的现代表达”理念,在话剧《兰陵王》中再次登上舞台实践的高峰。“中国式舞台意象”不是单一的“中国式”元素拼贴,而是以“整体的意象化场面和意象化表演”构成的舞台呈现,从“意象化”的源头寻找独特的舞台语汇,向观众传达丰富的现代情感与哲思。多功能的简约钢构穹顶,接通传统戏曲的“写意之美”与现代工艺的“质感之美”;神秘的图腾和傩舞,既融入剧情又烘托出庄重的仪式感;民族古典音乐的设计,雕琢了全剧精致的历史质感;戏曲身段的运用,突破话剧语言的局限,将人物内心外化到极致……直击心灵的故事与独具匠心的舞台意象相得益彰,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台兼具悲剧之崇高和人性之张力的,属于民族的、现代的话剧作品。(廖夏璇评)
《兰陵王》将多种意象加以整合和联系,在戏剧叙事和结构方面多处借鉴了世界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颇具抓牢人心的张力。全剧用象征的原则和语汇进行人性剖析和哲思阐发,兰陵王戴上面具前后迥异的性格转变,辩证体现了人性变异的复杂性、深刻性,引导观众在观剧并拷问剧中人物灵魂的同时,也能关注和思索自己的灵魂。戏剧表演和人物形象塑造中傩面、傩戏、古舞、踏歌等古朴艺术语言的融入,使作品产生了魔幻的现代艺术表达效果。全剧舞台设计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元素,宫殿式无梁结构背景为导演的舞台调度和结构象征的语汇提供了有力空间支点。(文艺报评)
本剧在舞台效果上突破了写实模式,具有魔幻色彩和象征性。剧中音乐气质也侧重民族与现代相融,其中加入了西凉乐龟兹乐的元素,仿佛将观众带领到幽暗冰冷的宫闱,或是刀光剑影的战场,外化人物情感,烘托舞台气氛,表现生命的复杂与艰难。(人民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