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镇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辖镇
共和镇,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地处德江县东南部,东与长堡镇潮砥镇隔江相望,东南连潮砥镇,南与思南县鹦鹉溪镇交界,西与堰塘土家族乡毗邻,西北与青龙街道相连,北与稳坪镇接壤,东北接长堡镇,行政区域面积107.69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共和镇户籍人口为22006人。
历史沿革
明代时期,属水德江长官司德江村图、德江图、大堡图和务川县隘头图共同管辖。
清代时期,属安化县水村图第八甲(牛渡滩、茶坨)、德江图第一甲(仁洞、青冈堡)第五甲(横石梁)第七甲(姜家渡)、大堡图第二甲(牛渡滩),务川县隘头图第四甲(踏坪)。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务川县辖地踏坪划入,境地隶东二区(长堡)管辖。
民国十九年(1930年)8月,设置牛渡、晨溪、仁洞、青冈堡、共和、瓦厂6个乡,下置闾、邻。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撤闾,建18个保。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原设6个乡合并牛渡、共和乡,牛渡乡公所驻街上、共和乡公所驻曾家坝。
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撤销区、乡,改为联保保甲制,置牛渡、共和两个联保,共辖18个保。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联保改乡,牛渡与共和联保合并建立共和乡,乡公所驻牛渡滩街上。
1953年1月,共和乡析置为板桥、瓦厂、共和、晨溪4个乡,隶属于共和区。
1956年,晨溪乡并入共和乡,板桥、瓦厂、共和乡归属城关区。
1959年1月,板桥、瓦厂乡合并设立金星管理区。
1961年9月,金星、共和管理区合并成立共和公社。置中坝公社隶属潮砥区。
1963年3月,共和公社析设共和、板桥、瓦厂3个公社,隶属城关区。
1984年12月26日,板桥乡改名曾家坝乡、瓦厂乡改名银丝乡、中坝乡改名上中坝乡。
1992年10月,共和、曾家坝、银丝、上中坝乡合并成立共和土家族乡。
2012年,撤乡设镇,设立共和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共和土家族乡辖街上1个居民委员会,茶坨、和平、白果、胜利、姜家渡、神溪、青杠堡、上坪、盐井、塘坝、横石梁、转角、曾家坝、乌鸦、打磨丫、银丝、三联、焕河、新黔1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7个居民小组、15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共和镇辖3个社区、17个行政村:街上社区、和平社区、白果社区、茶坨村、青杠堡村、上坪村、姜家渡村、神溪村、胜利村、塘坝村、盐井村、横石梁村、银丝村、焕河村、三联村、新黔村、曾家坝村、转角村、乌鸦村、打磨丫村,镇人民政府驻牛渡滩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共和镇地处德江县东南部,东与长堡镇潮砥镇隔江相望,东南连潮砥镇,南与思南县鹦鹉溪镇交界,西与堰塘土家族乡毗邻,西北与青龙街道相连,北与稳坪镇接壤,东北接长堡镇,行政区域面积107.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共和镇地处大娄山山脉乌江西岸,地形分为山地、平坝、丘陵,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主要山脉有羊子岭,境内最高峰位于打磨丫,海拔1145.6米;最低点位于三联村新庄乌江边,海拔330.3米。
水文
共和镇境内河道属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乌江支流埋鞋溪、牛渡滩河、板桥河、展溪河4条,总长41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乌江,境内长22.5千米,平均流量9.02立方米/秒。
自然资源
共和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有特级石灰石、大理石、重晶石、硫铁、土陶泥、硅石等。其中大理石储量2万立方米,土陶泥储量5400万立方米,高钙石灰石储量4000万吨。
2011年,共和土家族乡有耕地面积1.28万亩。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共和土家族乡总人口23772人。总人口中,以土家族为主,达13584人,占57.14%;汉族10142人,占42.66%;其他少数民族46人。超过1万人的少数民族有土家1个民族,达1358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9.7%。2011年,人口出生率10.8‰,人口死亡率7.54‰,人口自然增长率5.2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26.23人。
截至2020年末,共和镇户籍人口为2200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共和土家族乡地方财政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9元。
2020年,共和镇有工业企业19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
农业
2011年,共和土家族乡农业总产值达到1.07亿元。2011年,生产粮食4344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油料作物。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8310亩,其中油菜产量834吨。
截至2011年末,共和土家族乡累计造林2.75万亩,林木覆盖率39.8%,活立木蓄积量1.1万立方米。
工业
共和镇形成以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3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28亿元。工业园区3个。
金融业
2011年,共和土家族乡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43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600万元;人均储蓄1492元;各项贷款余额54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共和土家族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87人,专任教师7人;小学13所,在校生1856人,专任教师10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4%;初中1所,在校生920人,专任教师5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82%,小升初升学率82.5%,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主要学校有乡初级中学。201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980万元。
文化事业
2011年7月,共和土家族乡开通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用户200户。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共和土家族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25张。专业卫生人员37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52万人次,出院病人400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15万人。
社会保障
2011年,共和土家族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0户,人数201人,支出9.74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31户,人数6507人,支出491.88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5人,支出2.7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12人,支出18.9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8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507人次,共支出19.77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7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3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共和土家族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150个,全年投递国内函件9500件,征订报纸800份、期刊500册。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12门,固定电话用户400户;光缆线路总长达40千米,宽带接入用户10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共和土家族乡有高压输电线路6条,总长度101.19千米,用电负荷1.01万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383.59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98%,供电可靠率99.54%。
交通运输
共和镇已形成由公路、水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2011年,303省道过境,境内长23千米;农村公路21条,总长84.42千米;公路客运站1个。通航河道1条,总长22.5千米,最大通航能力180吨级船舶。
历史文化
民国初期推行共和制,并以境内民众坚定共和制信念而得名。
参考资料
共和镇2021年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9 15:4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