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振粒子产生的特点、份额、各种分布(
空间分布、能量分布等)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中探索OGP信号,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把 “ 个体”作为研究对象,例如把k/π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重离子碰撞中k+/π+增加现象,探索这种增加的起因以及它和OGP的形成有何关联等;再例如把J /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重离子碰撞中J /ψ被压缩的现象,探索它的起因以及它和 OGP 的关系等。在这类研究中,对 “ 个体”的研究比较深入细致, 研究其原因、规律、特点等,通常把它们当着 OGP 信号加以研究。另一类把反应中的粒子 “ 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它所具有的宏观性质、宏观特性以及带来的其他重要信息。我们研究的是整个强子系统,利用统计理论研究强子系统的宏观性质。
根据实验中得到的一批强子实验数据( 粒子数或粒子数比率)和理论计算的相应量对比,就可以确定温度和化学势等参数值,由此就可以得到粒子系统的温度、
粒子密度和
能量密度等数值 . 根据已提供的AGS,SPS和RHIC 3个能区的实验数据,人们已从统计理论获得了这 3 个能区的宏观量, 也研究了这 3 个能区的宏观量特征。随着反应能量的增高,粒子系统温度、粒密度和能密度也随着增大,在RHIC 能区,温度可达170—180MeV。一般人们把OGP的温度定义为OCD界定的温度160—200MeV,因此对强子系统的统计理论计算表明 RHIC 能区已接近OGP的温度条件。在寻求 OGP 形成的条件和了解接近 OGP 的程度中,统计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研究化学势的计算结果。温度由120—180MeV变化(这里假设到180MeV系统仍是强子气体),图1是重子
化学势和奇异子化学势作为净重子密度的函数变化。ρB由0—0. 6 取值,ρB和ρS计算中把所有质量小于 2GeV 的强子(重子和介子)都包括了进来,温度由120—180MeV变化。首先注意到同样温度下重子化学势比奇异子化学势大, 因此奇异子产生比重子容易。第 2 部分已经指出, K+
介子的化学势等于奇异子的化学势,核子化学势等于重子化学势,这表明 K+介子的产生相对于核子产生较容易。其次注意到系统温度增加,化学势减小,有利于粒子产生。在 AGS,SPS 和 RHIC 3 个能量中,AGS 能量最低,化学势最大,产生粒子最少;而 RHIC能量高,化学势小,产生粒子多。最后还注意到化学势和净重子密度之间具有单调变化关系, 在低净重子密度, 特别低于 0.05fm,各种能量下的化学势都迅速降低且趋于零,但这种状态不易达到,因为核反应中必定带入核子,净重子密度必定为一定的数值。
总粒子密度(包括所有
强子和
反粒子)和
能量密度是两个重要的量,图2和图3是它们分别随净重子密度的变化,基本呈线性关系。随净重子密度增大,粒密度和能密度线性增大,这证明用重的离子进行反应比用轻的离子反应较有利,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净重子密度大一些,产生的总粒密度和能密度会大一些。另外可以看到,核温度越高,产生的粒密度和能密度越大。这里估算一下核温度为180MeV和160MeV 时总粒密度相对于正常粒密度(0.16fm-3)的倍数:T = 180MeV(RHIC能区)时,n/n0 = 5—8;T = 160MeV(SPS能区)时,n/n0 = 3—6。
图4是取净重子密度为 0.1fm-3时各种粒子成分随温度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粒子成分的密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增加的速率却不同。很明显介子特别是轻介子上升的速率比重子上升快得多,另外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温度下各种粒子占有比重是不同的。当核温在132MeV(AGS 能量)以下时主要粒子成分为重子,超过这个温度时,π、ρ等轻介子迅速大量产生成为主要粒子成分,当温度超过152MeV(SPS能量)时,奇异子的产生就 超过重子的产生,其中K介子产生比奇异子产生上升得快,当温度超过163MeV(SPS 能量)时,K介子产生超过重子。因此超过这个温度的核物质可以称为介子物质。152MeV 和163MeV 都是SPS 能量的重要特征温度。可以看出,反重子虽然随温度增加而增大,但增大得非常缓慢,而且它的密度始终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