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思想
黑川纪章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理论
共生思想是黑川纪章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也是黑川纪章建筑设计的理论核心。
简介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笼罩全球,经济萧条,建筑界多元化趋向十分明显,现代广义建筑被认为存在诸多缺陷。黑川纪章面对世界建筑潮流的多元化,修正了自己对技术的永恒性和普遍性的信仰,回归传统,寻求本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继续发展在新陈代谢时期形成的中间领域理论,提倡变生和模糊性的思想,即后来称之为共生思想的理论。
主要表达方面
异质文化的共生、人与技术的共生、内部与外部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共生
黑川纪章以日本传统文化的唯意识论、三浦梅园的“反观合一”辩证思想、铃木大拙的“即非理论”和大乘佛教的“诸行无常”、“万事皆空”等东方哲理为本,同时又汲取西方哲学家凯斯特勒的“子整体结构”、法国哲学家勒泽的“生命结构”和庞帝的“多价哲学”,是共生思想上升为一种哲学理论。共生哲学在黑川纪章以前的思想中,表现为新陈代谢和变生。
形成三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的新陈代谢和开放结构概念,以面向未来的高技术建筑来表现成长和代谢。
20世纪70年代的变生,中间领域和模糊理论,开创了城市和建筑中的“灰空间”
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川纪章开始对共生的概念进行补充、完善和发展。
具体手法
共生哲学是主张对被现代建筑所抛弃的双重含义和多重含义的性质进行重新评价的哲学,为了实现这种思想,黑川纪章在实际中采用了以下手法:
1、对局部和整体都给予同等价值
2、把内部空间外部化和把外部空间内部化,这就意味着排除内外之间、自然与建筑之间双重约束的领域,促使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渗透。
3、在相互矛盾的成分中,插入第三空间,即 中介空间
4、设计出共生的要素,有意识的把异类物件混合在一起,使之产生多重性含义,以便选用传统或历史性构件,或者把传统和现代技术有意识的交织在一起
5、强调细部,即重视对材料的选择,注意能够表达人类感情和精神的细部,适当考虑人类感情和精神上的细微接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6 18:00
目录
概述
简介
主要表达方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