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自信自立品质的探讨
叶千华论文
《关于学生自信自立品质的探讨》选自叶千华著作《心灵夜语》,该文刊载于《现代教育文萃》第七卷,1999年4月出版。转载于豆丁网。
转载原文
关于学生自信自立品质的探讨
○ 作者叶千华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的家庭也相应作出经济上的自身选择,来自立自信于生活的发展水平中。关于学生自信与自立的品质问题,目前对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从小到大都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因此,在学校在家庭,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要有对孩子自信自立的品质教育和培养意识。在社会,需要政府和各部门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文明卫生、安定健康的环境;在家庭,则是需要父母的良好形象和教育作出积极向上的影响来筑建家庭和睦幸福的环境;而在学校需要的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以教育者的素质来营造求知育人的环境。在这个基础上,对培养学生自信自立的品质,促进孩子认真学习努力做人有着现实的意义。
自信是对自己充分肯定时的心理态度,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积极力量。而自立是在对自信作出力所能及的不依靠他人劳动或帮助的能力。无论自信与自立产生何种关系,发挥何种作用,重要的一条在人生的发展中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个性品质和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至关因素。人总是在自立的基础上建立自信,从竞争的环境中寻找获胜的机会。可见,没有自立作充实基础的自信是盲目的自信,现实中的生活、工作,乃至事业的成就和成功也是茫然的。对于学生现在在校学习,还是将来走向社会或参加工作,自信与自立都将伴随在一生发展的事业和生活中,对他们的前程和幸福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学阶段是现代人养成习惯,形成品质的重要时期。教师和父母的影响最终在孩子成人中得以肯定,同时也表现出教育义务的基本完成。如果父母对子女只是养其人而未育其心,教师对学生只是照本宣科的教书而不是育人,那么,孩子的成长和培养就得不到良好的保证,更无从谈自信与自立品质的教育。因此,自信与自立的品质对学生从幼小的时候就应开始注意培养,由家庭到学校,能得到和接受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无论是以语言还是以神态表现出来,都能被他们认定。在任何环境和场合中,他们始终乐意接受大人们的赞许,特别是父母和老师的夸奖,更能使他们信心倍增。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给以鼓励是培养他们自信自立品质的最有力措施。鼓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它总是以信息的形式在积极传递。即使是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或在某些方面尚存不足的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信任、勉励都是促进他们树立信心的极大动力。对于学生自立习惯品质的培养主要是从生活上督促和训练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尽管有一些事他们不愿做或做不好或有困难,作为家长和教师也要利用灵活采取方便的方式方法,坚持要求他们,对他们切不可迁就和怕麻烦。因为孩子成长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大人的鼓励和积极影响下表现得尤为突出。家长和教师说他们什么方面行,他们也就认为自己行;相反,说他们不行或责怪他们,他们的心理也自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行或不是。为此,对他们的学习和言行表现,都应该给以积极向上的肯定,哪怕他们有微小的进步或没有进步,也要寻找能催人进取的一面来激励和帮助他们。却不要以粗暴的态度,横眉冷对他们的一切。目前,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目标要求超高,对孩子做事一切代替包办,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放纵,致使孩子得不到自信自立品质的良好培养,即使有那么点自信,也是不健康的。
对刚跨入初中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科和课时的增加,作业的量重,内容渐深,一些学生会由于学习上的困难和失败,使自己对新的学习环境,新认识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对新学科萌生的学习信心都将遭受挫折和打击。同时,随着他们一天天的成长,对自己自我关注逐步增强,了解加深,自主意识不断发展、自信自立的品质基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要努力将学生处于萌芽状态的自信自立得以恰当的评价。在这个立足点上,帮助他们培养自信意识和自立行为,为他们寻求在学习与生活中成败与否的心理感受,确立对他们一视同仁的情感态度,挖掘他们自我期望的满足程度。由于学生的自信自立品质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因此要鼓励他们努力认真学习,触动他们独立的思考问题,使他们能至少在一两门功课上取得优异成绩,以增添成功和获胜带来的自信自立的心理愉悦。学生若是学习困难大,缺乏信心,那就要从他们喜爱的活动和擅长的技能方面来培养自信,而后将引之导入课堂学习中去。
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教师和家长都应以各种方式方法,经常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重视,并且寄予很大的期望。该如何要求他们,就该如何适度地针对他们,不要因在学习上或某方面落后或差而放低标准和要求,更不能对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轻视或歧视的态度。要提醒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尽量避免因盲目或过于自信遭受的伤害,不然的话会增加他们学习的心理负担。极力抓住他们自我努力、勇于进取、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鼓励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操作和自己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少年期向青年期转折过渡的时期,是培养学生自信自立品质和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他们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或进入高中、中专、技校等都是一个基础教育。可见,自信自立也逐步在此作出一个关键的选择。而高中阶段是学生步入成人行列办事看问题掌握知识的重要时期,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经验的不断增长,学生自我意识的加强,他们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同时还会从社会的现实中确认自己。但在自信自立中的自我调适和自我完善能力还需要积极努力培养。因此,教师对他们进行开导和帮助,是他们更有把握面对学习竞争和升学竞争,这也是对他们自信自立品质的一次严峻考验。教师要告诉和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竞争中会出现的问题,特别要强调对于可能出现的挫折和困难,要作好应有的心理准备,避免因主观欲望超高超强,而导致在希望破灭时陷入无所适从的情感危机之中。不要只有成功的幻想,而没有失败的估计。让他们懂得认识人生成功之路不只是一条,使他们不自卑有信心,客观地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优劣之所在,进而避短扬长,发挥潜能,为今后的自立作好自信的准备。
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在与人交往和遇事方面都能独立思考,不轻易受人支配,都能理智地做出正确的选择。无论是在物质还是在精神上,甚至在复杂的情况环境中,作为发展成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现代人,在自信自立的品质基础上,都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该文刊载于《现代教育文萃》第七卷,1999年4月出版)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9 20:46
目录
概述
转载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