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版画,梅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兴宁版画既是中国民间传统木刻版画,又是中国左翼新兴木刻版画,已有近百年历史。兴宁版画是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作者的画、刻、印及刀味、木味、拓印味等艺术特点。2022年05月,木刻版画(兴宁版画)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历史渊源
兴宁版画,又称木刻,主要以木质板材、专用刀具创作刻印而成,是兴宁的传统美术。兴宁版画活动,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1931年春,兴宁籍学生
陈卓坤、
陈铁耕等5人,在国立杭州艺院成立了“一八艺社”木刻部。1931年8月,鲁迅先生在上海举办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木刻讲习会,参加学习的13个青年中,兴宁就有
陈铁耕、
陈卓坤、
邓启凡、
黄山定、
钟步卿5人。在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影响下,兴宁的版画创作活动逐步开展,涌现出
罗清桢、
张慧、
罗映球、
王立、
荒烟、
吴渤等一批颇有成就的版画家,罗清桢成为兴宁版画界的代表人物。期间,兴宁籍版画家创作了一大批版画作品在各个报刊发表和参加展览。
新中国建立后,兴宁的版画事业不断发展。文化、教育等部门重视版画艺术,经常组织版画作者开展创作活动,举办版画展览,在中小学开设版画教学课。1957年,
罗映球、
曾均华、张缘波、陈焕强等美术教师分别在
宁中中学、
兴民中学、
龙田中学、城镇中学成立美术组,促进学校版画活动的开展。20世纪50至60年代,兴宁又涌现出张运辉、罗超群、曾道宗、潘晋拔、陈伟巨、罗幼新、曾均华、钟钢城等一批颇有成就的版画家,罗映球成为兴宁版画界的领军人物。兴宁版画作者的不少作品参加了各级展览并获奖。其中罗映球的版画《古松荫下》《边地鲜花》分别送墨西哥、澳大利亚展出,版画《歇晌》《学校红砖厂》参加全国第二、四届版画展。20世纪70年代,兴宁又涌现出一批崭露头角的版画家张治平、陈庆雄、罗昌明、罗冠桓、陈诚谋、肖希正、刘卫星等。兴宁作者的版画作品《煤山》等作品参加全国、省、梅县地区展览并获奖,兴宁的版画创作队伍进一步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兴宁的版画活动蓬勃开展。1980年6月20日,为纪念新兴版画运动的开展,在老版画家罗映球的带领下,成立了清桢版画会,有会员20多人,后来发展到80多人。版画会成立后,曾举办过5次会员作品展览,7次与外地有关单位举办作品联展,举办过8次个人展览,先后出版了第一、二、三集《清桢版画会作品选集》。版画会有11名会员被吸收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中3位是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1991年,会长罗映球和版画会顾问王立荣获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清桢版画会的16位会员的20幅作品,曾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10、11回日中交流美术展”,王立的黑白木刻《古林泉声》获“横滨市市长奖”。罗映球的套色木刻《嘉应风光》获“横滨市教育委员会奖”。在“第12回日中交流美术展”和“现代中国画·版画展”中,清桢版画会的14位会员的15件作品参展。
兴宁文化等部门重视支持版画创作,多次举办版画作品展览。为了更好地培养版画创作的后继人才,自1980年开始举办过近10期版画创作培训班,并通过版画会的美术教师在各中小学美术培训班中进行版画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1985年,兴民中学学生刘小忠等4位同学的版画作品入选第一届中国少年儿童版画展;1986年,兴民中学学生蓝于导的木刻《相持》参加日本第十七届国际儿童画展展出。有不少报刊介绍和推广兴宁从娃娃抓起的经验。《
南方日报》等全国、省、市报刊多次刊登清桢版画会会员作品,介绍兴宁版画和清桢版画会活动情况。兴宁版画在整个广东省以至更大范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兴宁版画活动也面临着新的困难,主要是经费严重不足,其次是版画作品难以找到更好的出路;再就是后备力量不足,作者队伍出现断层和青黄不接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保护兴宁版画,使活动不断开展,兴宁市有关部门将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一、健全机构,健全以清桢版画会为核心的版画活动机构;二、搜集资料,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新兴版画前辈的史料研究和作品收集整理;三、组织培训,办好每年一期的版画创作培训班,培养后备力量;四、举办展览,办好每年一届的版画作品展,奖励新人新作;五、出版画集,通过各种渠道出版个人和全市版画作品集;六、筹集经费,积极争取党政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筹集必要的经费投入,促进活动的开展,使兴宁版画这一艺术之花开得更加灿烂夺目。
截至2013年,清桢版画会就已经举办了数十次各类作品展览,有11名会员被吸收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中3位是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
保护措施
2009年03月20日,兴宁版画被
梅州市人民政府列入梅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05月20日,兴宁版画被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序号29)。